“列” 字最初指分割、 分解骨肉。 最初甲骨文写作 “、 、” ,象骨肉与血水形, 反映了远古用活牲鲜血祭祀的情景。 此字为 “𡿪” (读liè)。 金文另加一 “刀”形, 写作 “” , 明确了以刀解肉的字义。 小篆随之写作 “ ” 。 因杀牲祭祀十分惨烈, 故后在 “列”字下加 “火” (灬)成“烈” , 小篆写作 “” 。隶书( 《夏承碑》、 《史晨碑》等)分别写作“” 、“” 、 “” 。 此结构至今未变。
另外 “烈” 字的金文有另一种写法: “、、” 。 字形字义与分解骨肉不同。左边是拣选的 “柬” (详见 “柬” 字释条) ; 右边是 “刀”字。会意用刀砍下拣选好的树木。砍树属强大的爆发力,故理解为 “烈”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