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本义是割下战俘的左耳以记军功。《说文》 : “取,捕取也。从又, 从耳。 ” 甲骨文写作 “、 ” , “、” 是手形(古文“又、手、 寸” 混用) , “” 是耳朵的形状, 以手取耳是典型的会意字。 金文写作 “、 、 ” , 字形略异, 但字义完全相同。 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 , 仍可看到与甲、 金文的传承关系。 隶书(汉简、 《刘熊碑》 )写作“、 ” , 成为今文。
“聚”本指乡邑是人群聚集会合的地方。 《说文》: “聚, 会也。从乑,取声。 邑落云聚。 ”楚帛书、楚简、 小篆写作“、 、 ” , 上边是声符取, 下边是表示众多人的 “乑” (参看 “衆”字) , 以此会意众人聚会。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