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是儿子的儿子。《说文》 : “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糸。糸, 续也。 ” 甲骨文、 金文、小篆字形一脉相承, 顺序写作“、 、、、 、 、 ” , 都是 “、 ” (子)被 “、 ” (糸, 读mì,丝绳)拴住手的形状。此形源于古代祭祀: 祭坛上高悬若干绳结,按照世系关系分别上下,是远古 “结绳记事” 的遗俗。隶书(汉《张迁碑》 )写作“” , 虽已是今文,但基本结构未变。 今简化字作 “孙” 。
“胤” (读yìn) 是子孙传续后代。《说文》 : “胤,子孙相承续也。 ” 金文、 小篆写作 “、、、” 。 两侧是表示分支, 分流的符号; 中间是表示用绳作联系的字符,即 “系” 的简笔。下边是骨肉的 “肉”(月)。组合起来正可表示子孙虽然分支,但有骨肉联系,仍然一脉相传。“说文古文”写作“” , 像双手在绳上操作, 当时“结绳记事” 的写真。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