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8页
形声字。从示,帝声。本义是一种祭名。《说文》:“禘,谛祭也。”段玉裁注:“禘有三,有时禘,有殷禘,有大禘。”大禘是指郊祭祭天。《诗·商颂·长发序》:“长发,大禘也。”郑玄笺:“大禘,郊祭天也。”孔颖达疏:“禘者,祭天之名。”殷禘是指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尔雅·释天》:“禘,大祭也。”郭璞注:“五年一大祭。”时禘是宗庙四时祭之一。《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甲骨文中以“帝”假借为“禘”,如《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2142:“于泞帝(禘),乎御羌方于止,𢦏(灾)?”(“于泞帝(禘)”即指在泞这个地方举行禘祭)金文中则以“
(啻)”假借为“禘”,如刺鼎:“用牲于大室,啻(禘)邵(昭)王。”“啻”字在“帝”字之下增加了“
(口)”旁,是“帝”字的繁文。(白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