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匣纽、阳部;云纽、养韵、于两切。
《汉语字形表》233页《金文编》417页《古文典》631页《类编》114页《包山》91页《说文》127页
形声字。商代文字(字形1)从(止),(王)声,是“𢓸(往)”字的初文。《合集》29088:“乙丑卜,贞:王其田,㞷(往)来亡災?”(乙丑这天占卜,贞问:王如果去田猎,往来不会有灾祸吧?)侯马盟书67.6:“自今(以)㞷(往)。”后“(王)”旁省变为,字形结构已不明确。春秋战国文字将“(止)”旁与下面的横画结合,作(字形5所从)﹑(字形10所从)﹑(字形11所从),遂与“之”相混(参见上“之”字条);字形下半或变为“土”(字形5﹑字形11),或变为“𡈼”(字形9)。秦汉文字中,小篆作(字形12),承袭字形11的写法(《说文·之部》:“㞷,从之在土上。”);隶书作(《睡甲》23页,“往”字所从)﹑(《篆隶表》121页,“往”字所从)﹑(同前),承袭字形10的写法(仅见于偏旁)。从“㞷”得声的字,汉代以后多改从“王”声(如“汪”﹑“枉”﹑“旺”﹑“狂”﹑“匡”等),只有“往”字是个例外,“(㞷)”旁被改成了形近的“主”(见《康熙字典·彳部》。参见彳部“往”字条)。(冀小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