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130页
形声字。从貝,(jìn)声。字亦从“盡”声作贐。本义指(见面或临别时)赠送的财物。《说文》:“賮,会礼也。”段玉裁注:“以财货为会合之礼也。”《六书故·动物四》:“賮,行资也。”《字汇·貝部》:“賮,送行财币。”《汉书·高帝纪》:“萧何为主吏,主进。”颜师古注:“进者,会礼之财也。字本作賮,又作贐,音皆同耳。古字假借,故转而为进。”《孟子·公孙丑下》:“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贐。”赵岐注:“贐,送行者赠贿之礼也。”引申指进贡的财物。《南史·宋本纪上》:“是以绝域献琛,遐夷纳賮。”由于作为声旁“”不如“盡”常见,故后世多用从“盡”声的“贐”字(“”也被改为“燼”,从火﹑盡声)。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中,“盡”字及“盡”旁已多简作“尽”(据草书楷化。见《宋元以来俗字谱》83页“盡”﹑31页“儘”﹑80页“燼”﹑87页“贐”等字)。新中国成立后,“貝”简化为“贝”,“盡”简化为“尽”;“贐”类推简化为“赆”。(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