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文编》553页《类编》267页《说文》309页《篆隶表》1053页
象形字。像刑具之形。“辛”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字形像一种刑具,古代对俘虏或有罪之人常施黥刑,即在其面部刺上标志,而“辛”就是实施黥刑的工具。有罪之义太过于抽象,于是用刑具来表示。“辛”字产生之后,先是在最上方添加一短横,这是古文字中常见的饰笔。到周代又在竖画的中部增加一点作装饰,战国时期点变成短横,“辛”字的构造从此定型。其本义是“罪”。《说文》:“辛,罪也。”有罪之人会感到痛苦,而服罪的过程又是艰苦的,所以“辛”的引申义有痛苦﹑艰苦﹑酸痛等。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唐白居易《重赋》:“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辛”还常与“苦”﹑“酸”等字连用,后来更组成双音词“辛苦”﹑“辛酸”等。另外,使人感到刺激甚至痛苦的除了罪责和困苦之外,还有辣味的食物,所以辛还引申为葱﹑蒜等带刺激味道的蔬菜及辣味,双音词“辛辣”就是由此而来。早在甲骨文中,辛就被假借去表示天干第八位的名称,并同其他天干用字一样,经常用作先人的庙号,商纣王的庙号就是“帝辛”。(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