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shè船纽、铎部;船纽、祃韵、神夜切。

喻纽、铎部;以纽、祃韵、羊谢切。

《甲文编》附录上,812页《甲文编》242页《金文编》369页《金文编》370页《战文编》336页《说文》110页《睡甲》78页《汉印徵》卷5,12页《马王堆》214页

会意字。像矢(箭)在弓弦上将射发之形。《说文》:“䠶,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又说:“󳈫,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商代文字偶见繁形,像一人两手拉弓射箭形。一般商周文字射字则省去“人”,只作弓上注箭形。西周文字或作一手(又)拉弓射箭形。战国文字“射”形变,“弓”﹑“矢”二者不再互相配合为象形字,而是相并立;“弓”不再用象形字,改为简省形并且成为偏旁;“矢”字倒书并加短横,或虽正书而形变较大。秦简中“弓”又被讹作“身”,“又”则被加一短画成为“寸”。汉代隶书显然受秦文字的影响而定型。射用做动词,义为射箭,多见于商代田猎卜辞。《粹》1018:“王其射鹿,󶚱(擒)。弗󶚱。”或指祭祀之射牲。《粹》314:“于且(祖)[𠦪]。于父己𠦪。于父甲𠦪。其射。”做名词用时,“射”指官名或射手。《粹》15:“贞:令多射䢍。”西周金文“射”指射箭。长甶盉:“穆王鄉(饗)豊,即井(邢)(伯)大祝射。”西周有“司射”之官。静簋:“王令静司射學宫。”静盖任“射人”官职。战国文字“射”字通“”,《包山楚简》138有“坪射公”,“坪射”,地名,读为“平夜(舆)”。《春秋·桓公九年》“射姑”,《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夜姑”,可证。(刘桓)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