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n定纽、真部;定纽、霰韵、堂练切。
《甲文编》206页《金文编》309~310页《甲金篆》297页《类编》445页《战文编》299页《说文》99页《隶辨》581页《隶辨》614页“鄭”字偏旁
会意字。殷商甲骨初文从酉,从一。酉像酒坛,一表示地面或酒坛下的托垫物,会设酒祭祀之意。稍后在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以表示坛壁上的纹饰。进入西周,在表示地面的横线下平加了两个有间距的短横,后来,这两个短横斜立起来成“八”字形,连同“酉”下横线,成“(丌)”形。起于西周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写法,是把上部的“酉”形写成形,并发展为在其顶部加一短横饰画。但是小篆却直承商周从的主流形式,同时又受“(尊)”字影响,在“酉”上加了“八”形,所以《说文》说“从酋”。东汉隶书把下部“”形变为“大”形。楷书旧字形上部作“八”形,新字形改作“丷”形。《说文》:“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本义是设酒祭祀,殷商卜辞中用作祭名。《合集》780:“贞:奠于丘(丘,地名)?”词义扩大,指称设置各种祭品的祭祀。《诗·召南·采𬞟》:“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引申为进献﹑放置。由放置义引申有定义,如确定﹑规定﹑平定等义。在出土古文字材料中,“奠”又读zhèng,是“郑”的古字,周金文用“奠”字写郑国名。(金国泰)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