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yàn疑纽、元部;疑纽、谏韵、五晏切。

《古文典》976﹑978页《楚系简帛》310页《说文》76页《篆隶表》240页

形声字。从隹,从人,厂hǎn声。隹与人分别为禽鸟与人体之状,表示雁的本义与禽鸟﹑人有关。声旁厂像山旁之岩室,于雁表音,雁与厂并牙音﹑元部。雁的源头﹑声首是厂,甲骨文见于偏旁,金文已成独立之字。构件厂与隹结合而为“㕍”,见于战国晋玺文字。雁具人性,故后来之雁均复加人旁。此结构之雁亦见于战国时。人或在㕍外,作;或在㕍内,作雁或;厂上或加饰笔作。《说文》结构即从中产生,楷书作雁。隶变时构件厂或作广,厂与广为形﹑音(并牙音或喉牙通转,元谈通转)﹑义并近之偏旁更易,楷书作䧹,俗体。本义是候鸟大雁。《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战国楚简恒用作人名。《包山楚简》2.91之“周雁”﹑“𪴿雁”,2.165之“奠(郑)雁”,2.184之“雁”等皆是。《说文·鸟部》收有鴈字,训为“鹅”,结构是“从鸟﹑人,厂声”。就结构而言,其与雁的构件人﹑厂均相同,所别一从隹,一从鸟。雁与鴈古初为一字,后乃分化为二,从隹之雁本义是大雁,从鸟之鴈本义是鹅。《说文》虽作此分别,但实际上二字多混用无别。大雁义也用“鴈”表示。《仪礼·士相见礼》:“下大夫相见以鴈。”郑玄注:“鴈取知时﹑飞翔有行列也。”二字并通“赝”,假的,伪造的。《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明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漆絮败溃,雁迹尽露。”通“”,连词,就。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十二《齐钟铭》:“雁受君公之易(赐)。”汉魏隋唐碑刻中,雁或作“𤻉”﹑“”﹑“”,乃“鴈”之俗;又或作“鳫”﹑“”,与战国之“㕍”相对应,此亦得说明雁﹑鴈之相通。现代整理汉字时,以雁为正体,以鴈为异体淘汰。(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