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𬲦

shí船纽、职部;船纽、职韵、乘力切。

邪纽、之部;邪纽、志韵、祥吏切。

《甲金篆》331页《金文编》359~360页《战文编》326页《包山》77页《说文》107页《睡甲》76页《马王堆》207页

会意字。初文像人俯首张口向簋就食。省去人身形而只留向下张开的口形,就成为“(食)”字,所以“飤”“食”是繁简异体。“飤”字目前在殷商卜辞中仅一见,但并不是最早的写法,所以人身形和向下倒张开的口形已经讹断两分。入周后,倒口形长留在食簋形之上,人身形完全移置于食簋右旁,朝向食簋,还显示着人身与倒口曾经连为一体的形迹。春秋战国直至汉代,有把人形写在左侧的,虽然所见不多,但却是汉后楷书“𠋡(“飤”之异体)字之源。战国楚系文字中,时见省去倒口形的写法。秦后较晚时候(极可能是在六朝)出现了“饲”字,它是“食”字加声符“司”的结果,专用于作“食”的使动意义,后人以“飤”为“饲”异体。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飼(饲)”为规范正字,淘汰了“飤”字。本义是进食,吃。西周父乙飤盉:“父乙飤。”“飤”在西周金文中多作食器用词的定语,如“飤鼎”“飤盂”“飤簋”等。相因的名词义是食物,金文有“旨飤”,即甘美的食物。以上动词和名词意义都应读shí,但这些意义未见于典籍,所以历代字典没有与此义相应的注音。“飤”用使动意义,使吃,此读西周谏簋:“谏作宝簋,用日飤宾(用这宝簋每天款待宾客)。”这种意义见于汉代著作。(金国泰)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