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121页
形声字。从木,疏省声。本义是梳子。《广韵·鱼韵》:“梳,梳栉。”《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也指用梳子理发。《说文》:“梳,理发也。”段玉裁注:“器曰梳,用之理发,因亦曰梳。”汉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梳之得名,是由于梳齿稀疏。《释名·释首饰》:“梳,言其齿疏也。数者曰比。”字本作“疏”。《急就篇》卷三:“镜奁疏比各异工。”颜师古注:“栉之大而粗所以理鬓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虱者谓之比,言其齿密比也。”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遣策第10号简:“女子二人持疏枇。”(参见本部“枇bì”字)“梳”是通过改换“疏”字偏旁造出的分化字。(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