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336)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㔾 卩 又 克 革 剥 颇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p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í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的同族字表

人部 武力篇 刀族(刀族共计136字)
上一字头:剧
下一字头:券
    刀 刃 刺 斤 釿 斧 匠 兵 士 王 皇 剧 皮 券 韧 俎 剑 彡 鞃 鞪 靳 靬 鞘 靶 韔 鞅 鞥 鞍 鞁 鞇 靷 鞕 鞚 靻 靲 韩 鞦 韆 鞤 鞮 鞭 靼 鞵 鞋 靴 鞠 鞶 皰 勿 分 析 剖 切 班 乍 创 克 剋 革 制 斫 折 斩 劈 刑 剥 剔 别 列 害 割 剽 对 斦 刊 削 刮 契 刻 划 劃 删 剪 鬀 剃 剂 刹 乂 刈 丯 㓞 刅 𠛂 刱 刨 另 刞 疈 副 刭 刎 刖 刵 刿 剜 剮 剐 刽 刘 斨 弑 剿 岡 罡 剩 靽 鞑 韖 韫 韬 鞱 鞄 靹 鞔 靸 皴 皲 刚 公 斯 乒 乓 鞺 皱 剌 剠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甲骨文口,嘴巴,惨叫卩,是“㔾”或“人”的变形又,抓住,执刑),表示罪犯惨叫不止的活剥酷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即“㔾”写成类似单耳旁的“卩”,“卩”是“㔾”的草写变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形“㔾”写成“尸”形的。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的“尸”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口”草写成右框。由于籀文和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篆文异体字用“人”代替“又(抓),强调活剥人体的表面软组织。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的残忍酷刑,剥去人体表面的软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也就是说,楷书字形中的是“人”字的变形,楷书字形中的短竖,是承续隶书对篆文字形中右框的草写;而篆文字形中的右框,是对籀文字形中的“口”的草写。在远古时代,“”是剥去人的体表软组织;“”是剥去野兽的皮。中医方面,称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薄软组织为“”,称皮下的脂肪层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皮,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从皮。𥬖,籒文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皮,剥下兽皮叫皮。字形采用“又”作边旁,用省略式的“为”作声旁。所有与皮相关的字,都采用“皮”作边旁。𥬖,这是籀文写法的“皮”。

”的字义引申

”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酷刑,活剥人体表面软组织。  本义只见于古文

,剥取兽革者谓之。——《说文》

瓠以为蓄。——《释名》

,剥也。——《广雅》

因自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战国策 • 韩策》

吉州有捕猿者,杀其母,之,并其子卖于龙泉萧氏。——宋范镇《东斋记事》 

②名词:人体外表组织,毛发生长的地方。  皮层    皮囊    皮肤 皮肉 皮脂    皮质    皮包骨

皮开肉绽    皮笑肉不笑  /  包皮    肚皮 脸皮 人皮 头皮 眼皮 

③名词:动植物体表带毛的软组织。  皮包 皮尺 皮带 皮球 皮衣    皮货    皮革 皮毛    皮匠    皮筋 皮膜    皮夹子    皮影戏  /  毛皮    

兽皮 羊皮    鸡皮疙瘩

岛夷服。——《书 • 禹贡》

孤执帛。——《周礼 • 大宗伯》

。——《仪礼 • 士昏礼》

事之以币。——《孟子》

禽兽之足衣也。——《韩非子 • 五蠹》

④名词:物体外部的保护层。  /  封皮    书皮    饺子皮 

于时冰始解,波色乍明。——明 • 袁宏道《满井游记》

⑤形容词: 有韧性的,耐刺激的 (口语)。  皮蛋 皮糖 皮纸    皮实  /  很皮    调皮 顽皮    

⑥名词:平薄状的柔韧物体。  /  铅皮 铁皮    豆腐皮    塑料皮

”的编辑说明

 对“”字源分析的字形基础 

 旧稿:字源分析以金文字形为基础;

 新稿:字源分析以甲骨文字形为基础。

 2020-05-18 09:02 海恩  


  • 瑶瑶    评论“”字网页    2020-06-14 22:23:40来自PC端
    推诿扯皮
  • 平民学者    评论“”字网页    2020-02-09 15:16:34来自PC端
    克 皮
    克的甲骨文字形源于狩猎成功后,剥取兽皮的过程。兽皮可制作皮衣、皮褥。
    剥取兽皮时,先在兽腿部割开一道口子,然后从开口处吹气,使得皮肉分离。用这种方法剥的皮质量较好。
    甲文克的上部即代表腿部所开的口子。下部长撇代表兽皮。长撇上附着的小圈即吹气时兽皮鼓起的形状。
    剥取兽皮,说明狩猎成功,引申为作战取得胜利:克敌制胜。
    皮的甲骨文字形从克、又,表示用手剥皮。
    回复1条回复
    网友总评:
    我评此论:
    盛誉  回复  平民学者    2020-05-20 13:54:10来自PC端
    克的甲骨文字形源于狩猎成功后,剥取的兽皮。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克”的理解。将“克”理解为:狩猎成功。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
  • 平民学者    评论“”字网页    2020-02-18 12:30:25来自PC端

    皮的甲骨文字形从克、又。又即手,克是剥皮,即动手剥皮。
    动物皮覆盖在动物表面,引申为物体表面的东西。如地皮。
    在剥皮的过程中,兽皮处于倾斜状态,故皮作为构成合体字的部件又有偏斜之义,如坡、颇中的皮。
    动物皮结实,有弹性,引申为结实的:皮实。引申为有弹性的东西:橡皮。
    披,从手皮声。把一个物体盖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披着羊皮的狼。
    盛誉  回复  平民学者    2020-05-20 09:55:44来自PC端
    皮肤之皮,应是假借字。皮的甲骨文字形,应理解为:顽皮之皮。
  • 盛誉    评论“”字网页    2020-05-20 09:55:04来自PC端
    皮的甲骨文字形从克、又。又即手。其实:皮,并非指皮肤之“皮”。皮肤之皮,应是假借字。皮的甲骨文字形,应理解为:顽皮之皮。现代汉语中仍保存此类用法。如:1调皮(顽皮);跟你皮一下。等等。
  • 阿未    评论“”字网页    2019-11-12 13:54:25
    皮,取形为革的一半,指厚度、剥离力度比革为小。所以个人认为,皮是容易剥下的、薄而柔软的动物表层皮毛。革则是犀牛之类厚皮动物的坚韧难剥的表皮。普通皮毛去毛鞣制后具有一些革的坚韧不破的性能,也称为革,处理前后的皮毛统则称皮革,这些都应该是后来的事情。
  • 阿未    评论“”字网页    2019-11-12 12:30:48
    按经验,皮,薄而柔软,用来保暖,连皮带毛,以整张为佳,如羊皮、虎皮,其容易剥下、单手可取;革,厚而坚韧,用作护具,极为厚重,往往分片缝制皮甲,如犀牛皮,扒取和穿戴都需双手用力,某些皮经鞣制后坚韧不腐也称革,最常用是牛皮。回头来看,皮的字形像单手揪起、游离于头和躯干之肉而尚未离体的薄皮,篆文强调皮肉分离。
  • 木白    评论“”字网页    2018-10-07 21:26:21
    我更认同流沙河先生的解释:皮原为动词,指剥皮,后来变为名词。籀文中的圆圈为被剥皮的物体,曲线部分是皮,表示用手把皮撕剥下来。
  • 猫儿上天堂    评论“”字网页    2018-09-18 20:09:23
    剥什么人皮?仔细看金文的“皮”字,明显是一只手在剥蛇皮。
  • 木火土金水    评论“”字网页    2018-07-14 19:31:57
    那个叫什么“lee”的,怎么不来说“皮”来自英文“pell”?
  • 老詹2017    评论“”字网页    2017-10-13 13:44:45
    金文造字的意象让人想起“皮囊”这个词,袋子是有口的,这里的口就是形象的表达吧,一副可以扯起来的带口的皮。到了小篆,造字的意象变了,象形加会意,如许慎所言“剥兽革者谓之皮”,手起皮并剥之。到了隶书意象又略有改变,手起皮,但皮明显是包在外面的,皮的展现更加准确了。
  •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6: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