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3274)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月 肉 桼 漆 厀 膑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x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ī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的同族字表

人部 人体篇 肉族(肉族共计125字)
上一字头:腿
下一字头:胫
    肉 肙 夗 腕 臂 膊 背 肩 膀 肱 脚 胯 股 肢 肋 肌 肤 脉 腹 腔 肝 胆 肺 肠 胃 胎 膜 膏 脂 肪 脯 肿 脓 臊 腊 膳 肴 胗 胄 冑 胚 脰 脸 腮 肫 腭 脖 胳 胛 腋 胠 膺 膛 胸 臆 腑 脏 脈 膻 肓 胰 腺 肾 胱 腩 肚 胞 脾 脐 腰 胴 肛 腚 腿 膝 胫 腱 胻 腓 腠 膘 脬 肬 胭 胔 膰 胶 脩 脔 胼 胝 肽 够 臃 膨 胀 朏 脟 肏 胾 膑 肯 腐 胜 肖 胤 腆 脱 胁 腌 臘 脍 叠 多 脆 臞 肮 腴 腥 胡 宜 腻 肥 胖 寿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篆文对“”的误写。,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腿部位置加一圆圈指事符号,表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转承器官。有的甲骨文在脚的位置加一圆圈指事符号。古隶(战国时代)写成会义字:來,即“徕”,外来的卪,即“人”的变形,也是甲骨文的简写),表示外来语对腿上这个转承器官的称呼。篆文疑似误将古隶字形中的“來”写成“桼”,并以“桼”为声旁。篆文异体字“膝”用“肉”(身体器官)代替“卪”,强调身体器官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转承器官,该器官由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及四条韧带构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将篆文字形中的“桼”写成古籍多以“”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厀,脛頭也。从卪、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膝,胫骨的端头。字形采用“卪”作边旁,采用“桼”作声旁。

”的词汇分类

膝部 膝盖    膝头 膝下   膝盖骨 膝关节    膝行而前    膝痒搔背  /  促膝 盘膝 屈膝    促膝谈心   容膝之地    鹤膝蜂腰    承欢膝下    蜂腰鹤膝    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明衣裳,用幕布,袂属幅,长下。——《仪礼 • 既夕礼》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左手据,右手持颐以听。——《庄子 • 渔父》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 平民学者    评论“”字网页    2020-04-27 15:28:14来自PC端
    “膝”是“厀”的异体字。厀从卪、桼聲,表示厀是人体特有的一种身体结构。膝从月(肉)桼声,强调膝盖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桼是漆的本字,从木从水。很多树在树皮受伤后会流出汁液,愈合后原来受伤部位会形成膨大的树瘤。膝盖形状像树瘤。
  • 宝泉峡谷    评论“”字网页    2020-03-25 10:39:16来自PC端
        膝。《説文解字》:厀,脛頭也。从卪、桼聲。 月表示:皮肉 。桼表示:生漆。甲骨文象人胫节生茧之状,篆书象胫节处的裙裳破损、败敝。开花打扑丁之状。古人席地而跪,胫节着地承重,腿部胫节皮肉受压起茧,黑灰色蛇鳞状的胫头老茧,象是涂过生漆所生的皮炎一样。因而胫节头称为膝头或膝盖。五十年代北方农村人没洗澡的习惯,虽然起居不再是席地而跪,但是由于不洗澡,胫节处的死皮难以脱落,膝与肘部仍然会有蛇鳞茧,其状确如漆皮一般,现在这种现象是再也看不到了,然而膝字却记录下古今以往的生活印记。
  •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