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1131)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禾 口 侖 龠 龢 訸 谐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huóhuo

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è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的同族字表

人部 人体篇 口族(口族共计381字)
上一字头:龢
下一字头:皆
    口 齿 牙 唇 喙 喉 咙 后 器 句 古 吕 㯥 曹 哥 何 今 龄 味 吾 兄 咽 叶 欲 龠 啧 智 嘴 咮 龈 齨 龀 吭 龣 唢 啾 啤 呗 咱 哪 啥 嘭 呯 嘡 啪 叭 哐 咣 吨 咚 哒 咔 咯 喀 嚓 喳 唧 咕 啇 噜 啨 呤 吱 嗞 咝 嘟 啷 呷 呱 嘓 咖 哆 咪 哗 嗦 啦 欷 唏 嗡 嗖 嘀 噗 哧 啵 呃 呕 仑 吻 曰 只 呈 告 命 令 号 嗣 含 吟 咏 呻 吝 听 可 謌 歌 昵 晤 侃 偘 叨 兑 钦 吁 响 龢 和 皆 同 合 嘘 哑 叹 咄 唁 唉 嗷 哇 喔 呀 加 问 喝 呦 吆 叱 亟 嘲 叵 否 嚭 噽 名 叫 唤 咨 噪 咆 歗 啸 唬 唳 呼 吸 呆 咢 噩 丧 哭 哽 噎 矜 咳 哮 喘 歇 吃 咀 噬 吞 吐 哺 喷 唾 喟 啄 嗑 品 嗜 知 哲 欠 吹 龡 替 哨 㳄 羨 羡 欢 龉 龅 龋 呬 歙 嗅 咧 歃 欱 喫 啃 齩 咬 刁 叼 啮 龃 嚼 啖 啗 𠯍 呥 旡 嘅 耆 叽 喂 啜 吮 咂 噙 嗝 呛 歕 嚏 欬 欶 嗽 咋 啭 喿 喈 喵 嘑 嗥 嘷 嚎 咷 啕 咺 吼 喊 吵 嚷 唠 啰 唷 嗔 呓 咠 暱 呢 哩 龤 喃 嗀 唔 歆 啎 欦 欤 噱 侖 吅 唸 喧 齞 吒 咤 欭 啀 嚇 吓 嘤 唌 嗂 咵 喽 兓 吧 朁 喋 欺 呭 噫 喻 吔 吪 嗻 啁 欸 哄 呜 咻 嗯 哂 哦 嘻 呵 欯 嗬 欧 噢 唱 啊 吳 哈 唆 嗨 嗤 咦 嗟 哎 欪 嘿 啐 哟 啡 哏 歔 歑 叴 龇 呰 呲 啙 呸 咅 叩 呪 咒 皈 哼 曷 吗 骂 叻 嘛 叮 咛 吩 咐 嘱 若 喏 佥 甛 啉 嘹 嘈 嘶 噍 呐 皞 皛 皙 晳 啻 嘐 喑 欮 皤 敫 皦 皑 皠 皉 皎 皓 皖 龌 龊 甘 次 欣 沓 昌 嚣 严 甜 咲 喾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代“”与“”。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与“”近义而有所不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的统一性比“”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和,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不同声音、言论相互响应,协调合拍 hè 。  和诗 和章  和光同尘  /  应和  一唱一和  曲高和寡 

咊(),相譍也。——《说文 • 口部》 

,声相应。——《广韵 • 过韵》 

,调也。——《集韵 • 过韵》 

音声相。——《老子》 

乐从。——《国语 • 周语下》 

倡予女。——《诗 • 郑风 • 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之。——《易 • 中孚卦》 

五声。——《吕氏春秋 • 慎行论》 

荆轲而歌。——《战国策 • 燕策》 

西王母为王谣,王之,其辞哀焉。——《列子 • 周穆王》 

论至德者不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君书 • 更法》 

《阳春》之曲,者必寡。——《后汉书 • 黄琼传》 

(赵炳)又尝临水求度,船人不之。——《后汉书 • 方术传 • 徐登》 

登即相许,便可作婚姻。——《乐府诗集 • 杂曲歌辞 • 焦仲卿妻》 

然郑庄在朝,常趋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史记 • 汲郑列传》 

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迟则罚酒。——《南史 • 陈本纪下》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之。——宋 • 苏轼《前赤壁赋》 

(郑絪等从而之,议始定。——《资治通鉴 • 唐顺宗永贞元年》 

②形容词:谐调的,无冲突的 hé 。  和蔼 和气 和亲 和畅 和缓 和洽 和顺 和谐  和风 和服 和文  和好 和睦 和平  和局 和棋    和乐 和美 和善 和尚

和暖 和煦  和议 和约  和事老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  讲和 求和  共和国  大和民族 风和日暖  兄弟不和  心平气和 

,谐也。——《广雅 • 释诂三》 

,顺也。——《广韵 • 戈韵》 

,不坚不柔也。——《广韵 • 戈韵》 

无寡。——《论语 • 季氏》 

君子而不同,小人同而不。——《论语 • 子路》 

于身也。——《战国策 • 赵策》 

同寅协恭,衷哉。——《书 • 皋陶谟》 

保合大乃利贞。——《易 • 乾》 

发而皆中节,谓之。——《礼记 • 中庸》 

阴阳而万物得。——《礼记 • 郊特牲》 

有子曰:“礼之用,为贵。”——《论语 • 学而》 

周公初基,新作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会。——《书 • 康诰》 

以乐德教国子:中、、祗、庸、孝、友。——《周礼 • 春官 • 大司乐》 

难,父之雠,辟诸海外;兄弟之雠,辟诸千里之外。——《周礼 • 地官 • 调人》 

食医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周礼 • 天官 • 食医》 

无约而请者,谋也。——《孙子 • 行军》 

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银雀山汉墓竹简 • 孙膑兵法 • 兵情》 

臣闻以德民,不闻以乱。——《左传 • 隐公四年》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左传 • 文公十八年》 

公曰:“与同异乎?”对曰:“异。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之,齐之以味。”——《左传 • 昭公二十年》 

(史伯)对曰:“殆于必弊者也……去而取同。夫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国语 • 郑语》

与楚以。——《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颜色愈。——《史记 • 魏公子列传》 

风习习兮暖,百草萌兮华荣。——汉 • 王逸《九思 • 伤时》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 荀爽《女诫》 

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国,宜可奔吴。——《三国志 • 蜀志 • 谯周传》 

岂谓上灵无鉴,复使圣躬违。——《魏书 • 献文六王传 • 彭城王》 

天朗气清,惠风畅。——《晋书 • 王羲之传》 

金灶新药,银台旧聚神。——北周 • 庾信《仙山》 

风神雅淡,识量宽。——南朝 • 陈 • 徐陵《晋陵太守王厉德政碑》 

身或不则药石之,针灸之。——唐 • 李华《国之兴亡解》 

虽笑未必,虽哭未必戚。——唐 • 孟郊《择友》 

心远居无陋,神生自足。——唐 • 张说《早霁南楼》 

情不交,则万邦不。——唐 • 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 

好时节,微风吹袂衣。——唐 • 白居易《首夏病间》 

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唐 • 白居易《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至于夔,(舜)则独无所让,而又称其乐之美者,何也?——宋 • 王安石《夔》 

秦桧以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宋 •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③动词:将粉状固体和液体均匀揉合 huó 。  和面 和泥

一开冰带井水,粉杂生香。——北周 •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船铁青铜。——唐 • 杜甫《岁晏行》  

松脂蜡纸灰。——宋 • 沈括《梦溪笔谈 • 活板》

作白饼法:面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着火上,酒鱼眼沸,绞去滓,以面,面起可作。——《齐民要术 • 饼法》 

塑像成一块泥,哄杀俺全然是你。——明 • 冯惟敏《僧尼共犯》 

泪珠笔墨齐下。——清 • 林觉民《与妻书》 

④动词:麻将等游戏中按规则将花色凑齐 hú 。  和牌  和了个满贯  /  碰和

⑤副词:谐调地,无冲突地 hé 。  和解 和谈 和议 

⑥动词:连同,连带,共同,伴随  。  和盘托出 和衣而卧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月到帘栊。——五代 • 李煜《捣练子 • 秋闺》 

设有违误,纠察灵官奏请分别示罚。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驿馆,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土,见蹂于马足车轮。——《镜花缘》

⑦名词:总数 hé 。  和数  /  饱和 总和 

勾股,即勾与股相併之数。——清 • 梅文鼎《勾股举隅 • 和较名义》

⑧连词:表示并列 。  /  人和人 天和地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月。——宋 • 岳飞《满江红》  

⑨介词:与,跟 。  和你在一起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雁无。——宋 • 秦观《阮郎归》 

当时闻语,俺也恓惶。——金 •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他从头里传消息,沿路上曾撞着谁?——元 •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 

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俺倍精神金阶对策。——明 • 汤显祖《牡丹亭 • 如杭》 

 

附注:“暖和”、掺和”、“搅和”中的“和”念作平声的 huo

”的编辑说明

 修改的字形演变表,增加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 

 2020-06-21 06:57 海恩    


  • 姚顺    评论“”字网页    2020-04-02 18:56:11来自PC端
    “訸”此字据‘和’之真谛。禾,二月生,八月成,二 八居春秋之中,犹如六爻卦之内卦 外卦,由此明中和之义。言,子曰:有德者此有言;又曰:天何言哉!乾卦言德,即在天言德。由此,“訸”乃自然天成之中和,和谐之象。妙哉!美哉!
  • 子语    评论“”字网页    2019-09-16 21:57:20
    大家在聊粮食成熟,是为和。
  • 复婴    评论“”字网页    2018-08-10 19:22:02
    和=禾+口。乐器和歌唱。乐从和。——《国语·周语下》。歌唱和乐器的韵律、节奏、音调相协调。和的甲骨文就是吹奏排箫之类的乐器。表示吹奏优美的乐曲、和谐的音律
  • 成品    评论“”字网页    2018-05-07 23:04:47
    《和(龢hé)》“和、龢”本为二字二义,现今汉字简化,把“龢”当成繁体字处理。“和”金文从口从禾(同类谷类,表示趋同),有的金文用“言”代替“口”,本义:言意趋同,引申义和谐、调和等。《龢》“龠是龢”的本字。现今文字归类常把“龠、侖”混为一谈。“龠”甲骨文是在“口口”下加“丨丨(表示管乐器,箫)”,并用一个“椭圆或矩形”将“管箫”圈在了一起,构形之义表示二人吹奏管箫。有的甲骨文用“三口”吹奏“三箫”,并在其上再加“口(口令)。金文承续字形,并将“管箫”演化成了“排箫”,有的金文则将“册(竹简,表示乐谱)”代替“排箫”写成了“龠”。本义:众人听从口令,依照典律吹箫奏乐,引申义乐器、管子等。当“龠”的和美旋律含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禾(趋同的谷类)”造“龢”字。
  • 复婴    评论“”字网页    2018-04-23 18:50:49
    和=禾+口。乐器和歌唱。乐从和。——《国语·周语下》。歌唱和乐器的韵律、节奏、音调相协调。和的甲骨文就是吹奏排箫之类的乐器。表示吹奏优美的乐曲、和谐的音律。
  • 杏仁    评论“”字网页    2018-03-24 08:06:01
    “和”代指日本国时同“倭”,而不是形容词。 为啥已发评论没有修改或删除功能呢?
  • 杏仁    评论“”字网页    2018-03-24 07:48:00
    名词:日本国,读音:wo(同倭),如:和服,大和民族
  • 复婴    评论“”字网页    2017-11-22 18:20:13
    和=禾+口。乐器和歌唱。乐从和。——《国语·周语下》。歌唱和乐器的韵律、节奏、音调相协调。
  • 学习古代汉语的大学狗    评论“”字网页    2016-10-19 18:48:57
    “和”字的形体构造到底是“形声”还是“会意”呢?
  • 海恩    评论“”字网页    2016-06-03 21:18:26
    感谢红叶提醒!在“词汇分类”末尾增加了“附注”。
  •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23: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