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小(fù)也。象形。凡之屬皆从。”
【釋形】
,甲骨文,金文大致與甲文形同。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字並當橫看作、,卽丘山之豎畫者。為小,丘為小山,以峰其多少別其大小也。卜辭皆假為師。”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謂卽古文師字。孫海波甲骨文録考釋依說文謂之本意為小阜。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案云:“以上諸說於之形義皆未得其確解。加藤常賢謂字本為橫作形,象人之臀尻(漢字の起源六五六頁)案加藤說近是。旣象臀尻之形,故表人之坐臥止息及止息之處……蓋由人體高厚之處為脽尻而連及稱之……行旅人數軍事征伐所集結者最為眾多,故軍旅止息駐扎之引申為師眾之師。”
竊謂此字是象形字,象人之腳足底形,或象腳印,腳後跟與腳趾頭跟處凸顯,而其中間為窊凹形,是其腳窩內側形。金文或於上端出頭,是其大趾(因側形),故未見另四趾。遂又有作(niè),實為腳之顯出其前三趾(猶如甲金文“又(手)”字,僅以三指表示),見金文之“師”(叔夷鐘字),說文云:“,危高也。”實為腳板下之高厚部分成印跡,而窊凹處踏不實其蹤跡。若人之腳足停止行走,聚集眾多于一處,卽為駐扎;若以腳足行走,卽為出征,因以意為軍師之師。後加“帀”(倒“”),實與“”意近形別,故合體爲“師”,亦是“師”之來源。說文訓“,小也”。、,初本(甲文)形顯然有別,並非同源。“追”字,从、从;,金文亦作“”。又“官”字,从宀,从,當為“館”之初文,皆為其證。再以歸字為例,其左部从、从止,而説文之籀文作。可證、止(趾),形別意同,當可省之。,銘文均讀shī音。
【釋義】
(一)師,軍隊駐扎及其地之稱。卜辭:“庚辰貞:今夕(師)之。”(粹一二○一)召尊:“唯九月在炎(郯)(師)。”利簋:“辛未,王才(在)(師),易(賜)又(有)事(司)利金。”彔卣:“女(汝)其以成周師氏戍于。”克鐘:“王親令克遹涇東至于京(師)。”“”作為軍隊駐屯地點的稱呼,西周金文和殷墟卜辭,常把駐屯軍隊地點、連同地名稱為“某”,如“成”(小臣單觶)、“牧”(小臣簋)之類。
(二)軍隊單位之稱(師)。南宮柳鼎:“王乎(呼)乍(作)冊尹冊命柳,(司)六(師)牧陽、大□,羲尸(夷)、陽佃史。”小克鼎:“王命善(膳)夫克舍令于成周、遹正八(師)之年。”文獻作師。詩經·大雅·棫樸:“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三)人名。靜簋:“王以吳、呂(犅)(會)(豳)(師),邦君射于大池。”商周金文:“,人名,鼎銘:‘令(命)女(汝)乍(作)冢司馬。’又吳虎鼎銘:‘……(申)剌(厲)王令(命),取吳(虞)舊疆付吳(虞)虎……’吳虎鼎為宣王時器,靜簋為穆王時器,時代相差約百年,則家族必為西周大族。”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