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釋形】
,春秋晚期金文,从,奠聲。此之與邑意同,是以形表意字。說文:“邑,國也。从□,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又,“度也,民所度居也。”古文墉,說文:“墉,城垣也。,古文墉。”所訓、邑意義相同,作構件意近相通,當是鄭之異文。
【釋義】
古代諸侯國名。哀成叔鼎:“嘉曰:余邦之產,少去母父(父母),乍(作)鑄飤器。”史記·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鄭。封三十三歲,百姓皆愛之。幽王以為司徒。”周宣王封季弟友於西都畿內鄭邑,故址在今陜西華縣西北;平王東遷,鄭國徙於潧洧之上,是為新鄭,卽今河南新鄭縣。左傳·隱公三年:“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戰國策·西周策:“宛恃秦而輕晉,秦饑而宛亡。鄭恃魏而輕韓,魏攻蔡(楊寬說:公元前375年。“蔡”字當為“荊”字之誤)而鄭亡。”姚宏註:“韓哀侯滅亡鄭。”是的,鄭世家:“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此之銘文係春秋晚期器,由於鄭之亡,嘉便說“我少去父母”,寓居周王城。有學者將鄭與春秋時期秦都雍城一帶的大鄭宮相聯繫,認為鄭應該位于今關中西部的鳳翔一帶。有關金文中提及到的鄭有盤,除鄭桓公的姬姓鄭氏外,又有宜侯簋,鄭姜伯鼎等涉及到了姜姓的鄭氏宗族。另參見“鄭”之釋。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