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釋形】
伐,甲骨文
、
,象戈器之刃擊於人之脖頸上,示殺頭之義。早期金文亦然,後期或戈與左部之“人”頸項逐漸分裂,象形之旨意不顯。本義是刺殺。商代、西周早期□爵、□父乙爵、作父丁尊、伐鼎四例字,象人持斧鉞器斬首之形,人頭已不存,結合卜辭用義及伐甗戈字看,當應為“伐”字。尚書·牧誓:“夫子勗哉,不衍于四∽、五∽、六∽、七∽,乃止齊焉。”孔安國傳:“伐謂擊刺。”
【釋義】
(一)殺人牲以祭。卜辭:“丙子貞:丁丑又(侑)父丁,伐三十羌,歲三牢。茲用。”(合集32054)“丁酉卜,貞:王賓文武丁,伐十人,卯六牢,鬯六卣,亡(無)尤。”(合集35355)
(二)征伐,出兵攻打。武王伐東夷。史牆盤:“虘!
(懲、或愷)伐尸(夷)童(東)。”周公攻滅東夷的蓋(奄)、蒲姑等國。
方鼎:“隹(唯)周公于征伐東尸(夷),豐白(伯)、尃古(薄姑),咸
。”成王伐彔。大保簋:“王伐彔子
(聖),
!氒(厥)反,王降征令于大保。”康王平定東夷大反和北征。小臣
簋:“
!東尸(夷)大反。白(伯)懋父以殷八
(師)征東尸(夷)……伐海眉(湄),
(于)氒(厥)復歸,才(在)牧
(師)。”昭王南征楚國。作冊
令簋:“隹(唯)王子伐楚,白(伯)才(在)炎。”厲王伐淮夷入侵。虢仲盨:“虢中(仲)以(與)王南征伐淮尸(夷),才(在)成周,乍(作)旅盨。”後漢書·東夷傳:“厲王無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命召公∽而平之。”
(三)族氏名或人名。伐爵:“伐。”亞伐父辛爵:“亞伐父辛。”仲伐父甗:“中(仲)伐父乍(作)姬尚母旅
(甗)。”仲伐父,夫人爲姬姓名尚母。
【字例】
.JPG)
伐 爵
.JPG)
伐父乙爵
.JPG)
伐 鼎
.JPG)
乍父丁尊
.JPG)
伐甗戈
.JPG)
伐 戈
.JPG)
大保簋
.JPG)
小臣
簋蓋
.JPG)
小臣
簋
.JPG)
朋公尊
.JPG)
禽 簋
.JPG)
不
簋蓋
.JPG)
史牆盤
.JPG)
多友鼎
.JPG)
虢季子
白盤
.JPG)
琱伐父簋
.JPG)
琱伐父簋
.JPG)
簋
.JPG)
過伯簋
.JPG)
南疆鉦
.JPG)
戰國銅鑒上的水陸攻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