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匚,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讀若方。籀文匚。”
【釋形】
匚,甲骨文。甲骨刻辭的殷先公先王世系中,上甲寫作“”,報乙、報丙、報丁分別寫作“、、”或“、、”。金祖同殷契遺珠云:“疑殷已有昭穆之制,報乙報丁報丙作、、,具側視形,上甲則正視矣。”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匚是盛物之器,其作盛主之用者專名為。盛主之器自其側面看作匚形,正面看作□形。金文國字从或、从□或从匚,可證□匚之無別。以其形方,故音讀如方。以其為石製,故又曰祏。”金文與甲文形大致同,或側框內標了兩橫是飾筆,與說文之籀文形近。匚,“藏主方函”,本義為祊。
【釋義】
(一)祊祭。卜辭:“庚戌卜,貞:于河之匚。”(合集418)“王隹(惟)匚于唐。”(合集1286)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匚,說文讀若方,古音讀若報,卜辭匚乙、匚丙、匚丁,史記·殷本紀作報乙報丙報丁,是匚,卽報祭,卽魯語‘禘郊祖宗報’的報。也都是非常隆重的祀典。”唐蘭謂報祭卽祊祭,蓋殷人祊祭上甲於門內。故甲字从□,而乙、丙、丁三人配兩旁焉,故从匚或以象之也。□、匚皆象方形,乃於門內藏主方以祭之也。後世讀祊如報,韋昭附會為報德之祭,誤矣。(據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
(二)人名。匚賓父癸鼎:“匚(報)(賓)乍(作)父癸彝。”匚賓,是父癸之子。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