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具也。从用,茍省。”
【釋形】
,甲骨文
(前7、44、1)、
(佚964)、
(前5、10、1),以形表意,象盛矢之器。王國維毛公鼎銘考釋曰:“
,古箙字”,甲骨文“象矢在器”。(王國維遺書第六冊)以箙能盛多矢故引申有全具之義。金文毛公鼎字上象“箭尾”加之了飾筆,遂之使小篆文从“茍省”,有失初意。玉篇:“
,與備同。具也。”集韻:“僃,同備。”參見“箙”字條。
【釋義】
(一)“箙(
,讀fú)”,用竹、木或獸皮等製作的盛箭器具。
簋:“隻(獲)馘(聝)百,執
(訊)二夫,孚(俘)戎兵
(盾)、矛、戈、弓、備(箙)、矢、
(裨)、胄,凡百又卅又五
(款)。”毛公鼎:“金簟
(笰)、魚
(箙)。”文獻作“箙”。唐李賀黃家洞詩:“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亦作“服”。詩經·小雅·采薇:“象弭魚服。”魚箙,卽以魚皮為料所作的箭袋。
(二)人名。丙申角:“王易(賜)
亞
奚貝。”
【字例】
.JPG)
丙申角
.JPG)
番生簋
.JPG)
毛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