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xián賢)胡監切

說文:“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釋形】
 咸,甲骨文 ,从口,从戉會意。戉,為兵器,象斧鉞之形;口,乃發聲器官。會為古代征戰時,眾士卒持兵器大喊衝殺之聲。高田忠周古籀篇謂喊是咸的俗體。陳直讀金日札卷一·文字通義:“(咸)甲骨文及金文,皆从戉、从口,咸父乙簋作‘’,象大戉植立於地形,尤極神肖。·君奭云:‘咸劉厥敵’。逸周·世俘云:‘咸劉商王紂。’皆訓為殺,从口寓軍令喊殺之義。自秦公敦作‘咸’,始失鉞形,為篆改定基礎。”金文形或與甲文同,國差字,金文編收為“咸”,近有釋為“戌日”之合文。於此董珊弌日”解云:
 筆者認為國差字形當分析為“戌”“一”“日”三部分組成。鄖縣盤的那個字形無疑跟此字形表示同一個詞,字形構造也應該類似,可分析為从“戌”、从“日”,而“一”旁乃是借用“戌”的一筆橫劃來充當。
 要證明這種分析,得先從說文古文“弌”“弍”(“貳”)、“弎”的源流談起。
 說文小篆“一”“二”“三”下分別保存其古文“弌”“弍”“弎”,又說文小篆“貳”字从古文“弍”聲,“膩”又从“貳”聲。大徐本說文在“弎”下說:“弎,古文三从弋”。“弌”“弍”“弎”結構相類,從古文字來看,這三個字所共有的那個偏旁,最早是“戌”,後來才演變為“戈”或“弋”旁。
 古文字中“弍”(或从“弍”的“貳”“膩”)、“弌”的字例較多,其字形可分為兩類,第一類見圖一:
 

圖一


 第二類見圖二:
 

圖二


 不難看出,第一類字形都从“戌”、从“二”,晚期字形的“二”常从“戌”旁借用一筆或者兩筆都借;第二類字形从“戈”,呂(郘)大叔斧的三例“貳車”之“貳”字的“二”旁都是借筆為之。
 第一類从“戌”的字形,其時代早至西周中期,直到篆隸還存在;第二類从“戈”的字形,已知最早見于春秋時代的呂大叔斧,應是從第一類从“戌”的字形簡化而來,然後再演變為說文古文“弌”“弍”“弎”所从的“弋”旁。
 由“弍”或“貳”的借筆情況可以推知,鄖縣盤那個字形的“戌”旁也有一筆借作“一”旁。國差銘那個字形所从的偏旁“戌”,可以跟文字“城”“成”等字所从的“戌”旁相比較見圖三。
  (集成11024) (集成11998)……
 圖三
 從古文字看,“成”字不从“戊”而从“戌”,這一點,前人已經講過。“戌”旁寫作“”,這是文字的特點。所以,國差的“”當分析為“一”先跟“戌”組合成古文“弌”,再加上“日”。
 上面已說明這兩個字形“”是由“戌”“一”“日”構成,也證明了古文“弌”最初从“戌”、从“一”,因此,下文我們把字形“”就寫作“”。我認為,字形“()”表示的是無合文標記的雙音詞“弌日”二字的合書(:古文字“廿”“”“卌”有時無合文號,但仍需讀兩個音節,與此類同)。在銘文裏表示月名“弌(一)之日”,指夏正十一月。(摘自文物2007年第3期)
 案(弌日合文)字可寫成“”,是“弌(一)日”這個詞的合文,與七月“一之日”的意義相同。該字僅見春秋國差一體,王國維云:“器多兼記歲月日,如子禾子釜云:△△立事日,月丙午;陳猷釜云:陳猶立事歲,()月戊寅。此器文例正同,但下奪一月字耳。”楊樹達云:“月為何月,君未言。余謂字从日从戌,疑卽戌亥之戌也,以表時日,故字从日耳。戌為十二辰之一,古人時用十二辰表月名,如正建寅、正建丑、正建子皆是。戌謂之九月,十一月也。”是依舊釋,將國差字附於此。
 【釋義】
 (一)同。協同。德方鼎:“隹(唯)三月王才(在)成周,武王福,自蒿(鎬)咸。”陳直云:“·魯頌·閟宮:‘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同也。’綜合‘咸’字,計有‘皆、悉、殺、同’四訓,本銘文‘自咸’,與令彝銘文相類似,禮成猶同也,則與‘’相類似,此西周初之訓詁,中期即不用之矣。”
 (二)殺。冊般甗:“王宜人方無敄,咸,王商,乍(作)冊般貝。”陳直讀金日札:“‘咸王商’者,咸訓‘殺’,逸周書·世俘篇云:‘咸劉商王紂。’史記·周本紀:‘以黃鉞斬頭,懸太白之旗。’是也。”
 (三)皆,全,都。方鼎:“隹(唯)周公(于)征伐東尸(夷),白(伯)尃(薄)古(姑),咸𢦏(哉)。”“咸𢦏(哉)”,謂皆殘滅之,說文:“𢦏,傷也。”尚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咸,皆也。”
 (四)旣。已經,完畢。我方鼎:“我乍(作)禦且(祖)乙匕(妣)乙、且(祖)己匕(妣)癸,(誕)礿二母,咸。”作冊令方彝:“旣咸命,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宮。”旣咸命,旣已經發布完了命令。麥方尊:“侯乘于赤旂舟從,死(尸)咸。之日,王以侯內(入)於(寢),侯易(賜)玄周(琱)戈。”白川靜金文通釋卷一下:“郭沫若把‘死咸’與下句‘之’字連讀,卽以‘死咸之’為句,云:·君奭‘咸劉厥敵’,逸周書·克殷解:‘則咸劉商王紂’,咸為殺之義。然而金文中不見有用咸為‘咸劉’義的例子。文選云:‘死通尸,此借為事。事咸,猶言旣事也。’據此說來,不當是‘死’字。金文中有以咸字用為一字句的例子,如:班簋銘‘令易鋚勒。咸。’‘死’通‘尸’,此為‘尸陳’之義吧!”王輝說:“死讀為尸,主。咸,皆。死皆,指邢侯主持的各事者已完成了。”“死咸”卽事咸,死通尸,借為事,義為大禮之事,皆已完畢。
 (五)通“懸(咸,讀xuán)”。掛。秦景公石磬:“百樂咸奏,允樂子(孔)煌。(鉏)虎(鋙)(載)入,又(有)(載)漾。”“咸”通“懸”,馬融長笛賦:“瓠巴聑柱,磬襄弛懸。”或引申為指律呂,音樂。文心雕龍·樂府:“改懸,聲節哀急。”
 (六)族氏名。咸父乙簋:“咸父乙。”
 (七)地名。十三年相邦義戈:“十三年,相邦義(儀)之造,咸陽工帀(師)田。”丞相觸戈:“咸[陽工]帀(師)葉,工武。”咸陽秦國都城。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陽。”在今陜西咸陽東。
 附:齊國月名。國差:“國差立事歲(弌日合文)丁亥。”指夏正十一月。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