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jù踞)其呂切()

說文:“,鐘鼓之柎也。飾為猛獸。从虍,異象其下足。或从金,豦聲。,篆文省。”

【釋形】

,从虍、从異省卽會意。从虍,表示柎柱以獸為飾。廣韻:“同虡”。又玉篇釋作“”,六書正訛:籀文作“”。金文形數體,大致相似,且又不盡相同。,是表意為古代懸掛編鐘、編磬架子兩旁的立柱。字以形表意,因古代懸掛鐘磬的架子左、右兩旁的柎柱(呈對稱圖樣)裝飾各異,故字形亦以每組柎柱所異而作。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分三層,下兩層兩旁的立柱(除柱底有墩外),柎柱體裝飾為童奴形,頭頂及兩臂膀相舉其簨(sǔn),郘鐘字卽如此,下从異省。蔡侯殘鐘字呈人形之下:兩腿腳足狀正面奓開很相肖,猶“無”字之下部;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編磬,通高109釐米,寬215釐米。磬架柱子由青銅製的龍首鶴身怪獸構成。兩根橫桿與兩旁立柱上錯金裝飾。磬架分二層(二組),由石灰石和大理石磨製而成。

【釋義】

(一)古代懸掛編鐘,編磬打擊樂器架子的立柱。:“喬(蹻)喬(蹻)其龍,卽(伸)鬯(暢)(虡)。”廣韻:“飛,天上神獸,鹿頭龍身。”玉篇:“鐘磬之柎,以猛獸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立萬石之虡。”顔師古:“立一百二十萬斤之虡,以懸鐘也。”禮記·檀弓上:“有鐘、磬而無簨、~。”鄭玄:“橫曰簨,植曰虡。”

(二)通“莒(虡,讀jǔ)”。虡公白劍:“虡公白(擇)(橛、厥)吉金。”見“筥”字條。(545頁)

(三)通“遽”。傳遽。傳驛,古代驛站快速傳遞信件的車馬。雁節:“傳虡(遽)甫戊燕。”虡通“遽”,音同相通。遽、傳,兩字同意,說文互訓。文獻作“傳遽”。詳見傳字條之“傳虡”。

【字例】

郘 鐘

蔡侯殘鐘

吉日壬午劍

虡公白劍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局部。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