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坒,地相次比也。衛大夫貞子名坒。从土,比聲。”
【釋形】
坒,金文从,从比,比亦聲。,說文謂古文墉字,其與“比”(象二人相隨形)合構,表示人之居地相鄰,因以為比次相連義。商代金文角銘作“”,从,从友,“友”表示兩人手相握,此意乃與“比”同。又因,涵有城垣意,亦有高意;比,有比較意,二形合構當涵有顯高之尊卑之尊義。,作構件俗作“土”,卽作“坒”。
【釋義】
(一)通“陛”,猶尊也。臣坒簋:“王乍(作)臣()簋。”陛,蔡邕獨斷上:“陛下者: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于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銘之意猶尊,“坒簋”,猶他銘“尊簋”“尊彝”。散伯車父鼎:“鄦姬尊鼎。”吳方彝蓋:“青尹寶尊彝。”
(二)人名。伯具簋:“(坒)[?]白(伯)具乍(作)寶(簋)。”卣:“于易(賜)(坒),用乍(作)父癸彝。”坒,是父癸之子。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