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shì市)鉏里切

說文:“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从士。”

【釋形】

士,金文不从十,王國維觀堂集林·釋牡:“卜辭牡字皆从,古士字。”,表示雄性生殖器官。從甲骨文中可見,凡士與牛、羊、豕、馬、鹿諸字合體卽是牡、,分別表其公牛、公羊、公豕、公馬、公鹿。

故士之第一個引申義是男人。如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如歸妻,迨冰未泮。”金文臣辰卣之“士”字,與利簋天亡簋等“王”字之下部形同,其二字之別,“士”字僅較“王”字的上部少“一”橫畫。又見於“士”字金文它體,其二橫畫亦不皆為上長下短。“王”若从“士”,古代“王”字,用為“君王”“皇王”,亦可謂“國王”,維護“王”者之權,必是學士、勇士、男士、兵士,又是“王”朝屬下之各職官吏,皆為“王”者沉浮之基。故“士”字,在古代與不同詞相組合,詞義用例之寬泛,如“兵士”“士吏”“卿士”等表示各種類型,不同階層、地位之人。

君也。郭店楚墓竹簡:“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蔣錫昌老子校詁釋“士”云:“‘士’亦君也。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不足以為道。’‘上士’卽上等之君,‘中士’卽中等之君,‘下士’卽下等之君也。河上於彼章云:‘中士聞道,治身以常存,治國以太平。’是河上正以‘士’為君。……·文王:‘殷士膚敏。’:‘士,殷侯也。’此古時以‘士’為君之例。……凡國君、士官、士大夫、卿士等皆可用之。自後世以‘士’字專用之臣民,而老子士誼,遂以晦矣。”

白川靜說:“士字,金文字形不見人端坐之形,與王、皇字相同,士字下部為鉞戚之形。壻、壯、吉、仕等字皆被認為从士之字,然而四字之中,士字古形保存最好的吉字,從‘吉’字尚可察其士字之初形。吉字為祭奠時于載書祝冊之上放置‘鉞’器,保持祭奠祥瑞之形。故士含有兵刑之義,軍事是其初義,治士而掌軍律者叫做士,與王相同,以斧鉞表示其身份職掌。金文中稱為‘百辟胤士’‘父兄諸士’,士、庶、子構成一個氏族的核心、戰士和階級。”(說文新義卷一)又“士,羅振玉釋作土,但因是與史並舉的人名,故應讀作士。官名字形也與土異,士與王字形相似,皆像斧鉞之形。”(金文通釋卷一上〈1—7輯〉)

【釋義】

(一)古代有別於“庶民”,對有學識男子的美稱。魯士簋:“魯士父乍(作)飤(簠)。”管子·小區:“~農工商四民。”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范甯:“士民,學習道藝者。”

(二)貴族,或最低級的貴族階層。:“(肆)余以(義)士、獻民,爯(偁)盩先王宗室。”商周金文:“不見於字書,張政烺疑讀為義。引劉師培義士釋:‘又考左傳·二年云:“武王,遷九鼎于洛邑,義士猶或非之。”杜預以義士為夷、齊之屬,蓋本史記·伯夷傳……至宋陳亮等以義士卽多士,由而言則為頑民,由而言則為義士……。又逸周書·商誓解曰:“爾百姓獻民”,度邑解曰:“乃厥獻民徵主九牧之師,見王于郊”,作雒解曰:“俘獻民遷于九,”孔晁曰:“獻民,士大夫也”,其說近是,惟必待引申,蓋獻民卽義民,乃之世家貴族也。’不過在本銘中,義士獻民顯然是指之世族。”尚書·多士:“用告商王~。”

(三)職官名。掌禁令、獄訟之職。中大夫。屬秋官司寇。:“王若曰:‘!命女(汝)乍(作)(師)冢(司)馬,啻(適)官:僕、射、士,(訊)小大又(友)(鄰),……’。”牧簋:“王若曰:牧,昔先王既令女(汝)乍(作)士。……乃訊庶右粦,毋敢不明不中井(型)。”銘中之“士”,郭沫若認為卽周禮司馬屬官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斯維至則以為司士掌刑罰,與周禮所云不同,疑司士相當於周禮·秋官·司寇的士師。白川靜說:“命擔當士師而治理百官,命以灋度而施行,訓庶右、粦各級官員不能不明智、不公正,不循灋。此銘的士為職掌之職,是以斧鉞的刃部象徵禮器。”

(四)兵士。新郪虎符節:“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爭先。”

(五)人名。士方鼎:“士乍(作)父乙彝,𣒱冊。”,是父乙之子。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