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深也。一曰:竈突。从穴,从火,从求省。”
【釋形】
,金文从穴,从
會意。穴,洞巖,穴居;洞巖內似“兄”(此同“人”)之形,左右兩點,是個指示符號,示洞巖石峽兩側之水滴,與“穴”合構,以示幽深隱暗之處。因取意為“深”(加“水”作“
”,是源于金文下部左右兩點之示意符號),金文隸變作“穼”與深同。段玉裁說文註:“此以今字釋古字也。
、
,古今字。篆作.JPG)
,隸變作罙深。”
又金文編(1260號)另收
伯鼎之字,隸作“
”。疑為“
”字,依說文所釋:“从穴,从火,从求省”,其金文下部(不从“求”省)僅从“火”(形略有訛變),參見
令簋“竂”字,中間从“火”與之形相同。與說文所釋从“火”正合。
【釋義】
(一)同“深”。程度深。
伯簋:“我亦弗罙(深)亯(享)邦。”漢書·張耳陳馀傳:“不意君之望臣深也。”
(二)高,與低相對。
伯鼎:“
白(伯)乍(作)井姬
(深)鼎。”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杜預註:“深謂高也,從上曰深。”
,或讀“升”。
【字例】
.JPG)
伯鼎
.JPG)
乖伯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