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ěr耳)兒氏切

說文:“尔,詞之必然也。从入、|八;八象气之分散。”

【釋形】

尔,本源於“爾”,此字省去了“爾”的下部,僅保留了上部,象婦人之乳房形。三體石經字旣作爾(),又作。尔,甲文或作,下面是三個“大”字,為人之正面象形,其上用一橫畫相連著,表示這些人是出自同一母體,卽一個家庭或家族整體。或作(下部或為人上身之肋骨狀),突顯了中間這個“人”,表示中間這人的輩分最高。或又作“”上為“人”,尤為明顯,下為“人”刻有缺筆。何尊字作,上部之人形呈省略體,僅表示出人體上身之胸部且省頭部,其左右兩點,以示乳房。甲文上部形符“”金文變作;其下部與甲文相同。上部之,是中山王之“尔”字之形。

林耀華主編原始社會史第三章中講到“云南省寧浪彝族自治縣永寧區納西族”時有兩段文字:“母系‘一度’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納西語‘一度’是‘家’的意思。它由幾代的母系成員組成,……人口最多的‘一度’有二十多人……”

“‘一度’之上有‘斯日’,‘斯日’之上為‘爾’,現有西、胡、牙、峨四個‘爾’。原有六個‘爾’,……布爾和搓爾則逐漸融合在別的‘爾’之中了。‘爾’大概是原來的母系氏族,過去依血緣關係聚居,各個‘爾’有單獨的公共墓地。……由‘爾’分裂出若干‘斯日’。‘斯日’包括幾家至十幾家血緣親近家庭。‘斯日’意思是‘一根骨頭’‘一個根據’。‘斯日’內部實行外婚制,同一個‘爾’的不同‘斯日’之間已經可以通婚了……”

先生的這段文字,闡述了“爾”之來意,卻使“爾”字之構形得到了印證。甲文“爾”之上部(與金文“天”字形相似),戰國金文省之下部形僅作,其兩肩臂下左、右兩側胸部之小點,分明表示乳房,寓意與(甲文)表示若干“人”同,均系“同母”繁衍所生。爾之上古音與奶音同或相近。母系氏族,納西族叫做“爾”,猶今稱祖母為奶奶。廣雅·釋親:“嬭,母也。”玉篇:“嬭,乃弟切,母也。”又“女蟹切,乳也。”均可為之佐證。故“爾”是源于母系氏族,因其下之三個“大(人)”,用“一”橫畫相連,表示“同母”之生,卽同輩,亦又轉意為“尔(你)”相互之稱。後加人(亻)旁孳乳出“你”字。

【釋義】

人稱代詞,你。中山王:“尔(爾)毋大而,毋富而喬(驕),毋衆而囂。(鄰)邦難寴(親),(仇)人在彷(旁)。”“(後)人其庸用之,毋忘尔邦。”前句之“尔”作主語,後句之“尔”作定語。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詐,~無我虞。”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8: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