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干 |
字源 | 干(gān甘)古寒切 說文:“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凡干之屬皆从干。” 【釋形】 干,甲骨文 干之另一來源,當是甲、金文象有椏杈的木棒形,甲骨文字典云:“干應為先民狩獵之工具,其初形為丫,後在其兩端傅以尖銳之石片而成 干為人類最早使用之武器。一為戰爭之武器,一為狩獵之用器。打獵的木棒是現成的乾燥的工具,因此干字引申出乾燥義。莊子·田子方:“老聃新沐,方將披髮而~。”陸德明釋文:“干,本或作乾。” 干是盾,是防御,抵御性武器,周禮·春官·樂師:“有~舞”,鄭玄註:“鄭司農云:‘干舞者兵舞。……兵事以干’。”引申為犯義。國語·晉語四:“若~二命,以求殺余。”韋昭註:“干,犯也。” 【釋義】 (一)盾。十五年趞曹鼎:“史趞曹易(賜)矤、虎盧(櫓)、九(九 厶)、胄、干、殳。”小臣宅簋:“白(伯)小臣宅畫干、戈、九(九 厶)、昜(鍚)金車、馬兩。”詩經·大雅·公劉:“弓矢斯張,~戈戚揚。”鄭箋:“干,盾也。”方言·九:“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關西謂之盾。” (二)氏稱。干氏叔子盤:“干氏弔(叔)子乍(作)中(仲)姬客母塍(媵)般(盤)。” (三)通“𢽎”。說文:“周書曰:𢽎我于艱。”周書·文侯之命之“𢽎”今本作“捍”,捍,亦以干為聲。爾雅·釋言:“干,捍也。”註:“相捍(捍)衛。”銘文見“干吾”。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