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趏,見于金文楚子□鼎,春秋金文第四章例9,釋“
”,云:“銘文選釋‘
’,集成釋‘趏’,黃錫全釋‘
’。從字形看,黃說可從。”趙平安從語源學的角度看東周時期鼎的一類別名一文釋“緐”字中講到該器銘釋文作“趏”(考古2008年12期)。因字右部之“古”、或“舌”,均處於不類的形狀,但拓印左部較清楚。若以“趏”釋,康熙字典·走部:“趏,廣韻:古滑切。音刮(ɡuā),玉篇:走貌。”又“廣韻集韻:尸括切。音活(huá)。與越同。草也。”此收兩銘之字,疑為一字,伯趏方鼎字从“走”,右部不很清,此一併收之。
【釋義】
人名。伯趏方鼎:“白(伯)趏乍(作)
寶彝。”楚子趏鼎:“楚子趏之
緐。”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