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朋,甲骨文
、
,金文形同。象用線或繩穿雙串貝之形。郭沫若以為古人“頸飾”。王襄曰:“此象朋貝之形。”金文常以“合文”形出現,一朋至五朋,又十至十五朋,朋黨、朋友等。說文以“鳳”之古文為“朋黨”字,因古文“鳳”形近于金文之“倗”,便將其相混。釋“朋”云:“古文鳳”,非是。“朋”本為“貝”的數量單位稱謂。一般認為五貝為一串,兩串(繫)為一朋。一說五貝為朋。繩繫穿貝,亦象“項飾”,人與人之交往,關係密切者,送之珍貴禮物,故朋引申出“朋友”義。金文人朋加“亻”作“倗”為“倗友”字,後作“朋”。
【釋義】
古代貨幣單位。庶觶:“乙丑,公中(仲)易(賜)庶貝十朋。”呂方鼎:“王易(賜)呂
(
)三卣、貝卅(三十)朋。”淮南子·道應:“大貝百~。”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旣見君子,錫我百~。”鄭玄箋:“古者貨貝五貝為朋。”
【字例】
.JPG)
鼎
.JPG)
衛 盉
.JPG)
尊
.JPG)
尸伯簋
.JPG)
商 尊
三十朋合文
.JPG)
二祀
其卣
五朋合文
.JPG)
德方鼎
廿朋合文
.JPG)
戍甬鼎
二朋合文
.JPG)
夨令簋
十朋合文
.JPG)
榮 簋
百朋合文
.JPG)
宰甫簋
五朋合文
.JPG)
亢 鼎
五十朋合文
.JPG)
彥 鼎
三朋合文
.JPG)
燕侯旨鼎
卄朋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