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
【釋形】
耑,甲骨文、,上部象灌木叢生歧葉稠密之狀;下部象其莖根。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耑字增,象水形。水,可養植物者也。从,象植物初茁漸生歧葉之狀。”金文其上部形略有變化,上象“帚”字的上部(此亦是屬灌狀植物為材料手工製作而成),下與“帚”之下部有別。甲、金文綜合攷之,該字有別于植物“艸”之初茁之形,原因是下部根系尤長,上部歧葉顯繁,象灌木生植物之形。非“艸木初茁”形。因該植物低矮,人可用手觸及近其“頂端”,故為“端”之本字。段玉裁說文註:“古發端字作此,今則端行而耑廢。”金文或用於形容鐘之樂器又增“隹”旁,是以鐘樂之聲猶鳥落止於“耑”上似鳥鳴般龢諧響亮(故其甲文上部若“止”形),卽為从隹,耑聲,作。
端的古字,泛指頭。增韻:“耑,物之首也。”周禮·考工記·磬氏:“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釋文:“耑,本或作端。”
【釋義】
(一)形容鐘聲龢諧嚴正。鐘:“王對乍(作)宗周寶鐘,倉倉悤悤,(雍雍),用卲(昭)各(格)不(丕)且(祖)考先王。”秦公鐘:“()音雍雍。”卽,今之“靈”字,爾雅·釋詁一:“靈,善也。”、,均以“耑”為聲,亦與“端”字同,“端雍”卽“肅雍”,詩經·召南·何彼矣:“曷不肅雍,王姬之車。”毛傳:“肅,敬。雍,和。”
(二)通“(耑,讀zhuǎn)”,祭器。義楚耑:“義楚之(祭)耑()。”耑,他銘或作“鍴”。徐王義楚耑:“自乍(作)(祭)鍴()。”說文:“,小巵(zhī)也。”亦稱之為王義觶,王國維謂說文之“觶、觛、巵、,”五字實是一字。(見觀堂七)穆傳卷五云:“盛姬求飲,天子命人取漿而給,是曰壺。”郭註:“同遄,適也。”陳直案云:“(指郭註)是望文生訓。壺卽‘祭鍴’之鍴也,其形如觶,又如小口長身之壺,可以盛酒漿,足證鍴之製作,在西周初期,卽已開始;穆傳字从車者,因其器甚小,可載車之中,以字從義也。又禮記·雜記云:‘盛以車。’鄭註:‘謂喪車’,與穆傳義不相涉。”
(三)人名。八年相邦建信君劍:“大攻(工)(尹)倝(韓)耑。”此戰國期銘,韓氏,名耑,其任大工尹之職。
【字例】
義楚耑
鐘
徐王又觶
建信君劍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