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鞞,刀室也。从革,卑聲。”
【釋形】
鞞,金文从革,卑聲。形符或从,,乃是“革”之異構,字之上部是“革”字形上部的訛變,因革為製作皮類裝飾物之材料,亦作為勒、革帶,與其下部从糸意近,見班簋之“勒()”字所从“革”作“”形,同簋“革”字作“”,與 形近。鞞通“鞘”,說文:“鞘,刀室也”,二字釋義同訓。
【釋義】
刀鞘上的裝飾物,也用來指刀鞘。靜簋:“靜學(教)無(尤),王易(賜)靜鞞(璲)。”“鞞”,番生簋作“鞞”。小爾雅·廣器:“刃之削謂之室,室謂之鞞。”詩經·大雅·公劉:“維玉及瑤,~琫容刀。”毛傳:“下曰鞞,上曰琫。”孔穎達疏:“鞞者刀鞘之名,琫者鞘之上飾。”
【字例】
靜 簋
番生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