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釋形】
金文編隸作“”(敖鼎),金文①師簋、應鼎,下部从爪,或增飾“一”畫;② 永盂、 史壺、 內仲子殿鼎,下部从或增飾丌,如金文“其”字作,或作;③ 衛簋、 殿敖鼎、 殿敖鼎(此稱之鼎,據器銘“字例”稱之為簋),下部从目,或“目”中間省去一畫。劉釗先生均釋為“(殿)”。前①②兩例參見“”字釋。,見“師”字解。後一例易“”為“目”,“”,是人的足跡之形,目、均與“人”有關,此收之壺銘字从“”可為之證。所从“尸”亦與“人”同,故其形符或以“目”或以“”異變。說文:“殿,擊聲也。从殳、聲。”“(tún)”,說文云:“髀也。从丌、从几。”徐鉉曰:“丌、几皆所以凥止也。”“師”所从“”,當有“止息”“駐扎”之意。
【釋義】
人名。殿敖簋蓋:“(殿)敖堇用豹皮于事(使)孟,用乍(作)寶。”郭沫若認為春秋早期魯國人,與齊桓公同時(前685—前643年)。史壺:“史(殿)乍(作)寶壺。”
【字例】
敖簋蓋
史壺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