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媿
字源
媿(kuì饋)俱位切(愧)

說文:“媿,慚也。从女,鬼聲。,媿或从恥省。”

【釋形】

媿,甲骨文 ,下象女之肢體、上非正常人之首面形。金文變上下結構為左右結構,从女,鬼聲。字不从女,而从心,說文訓或从“恥”省(省耳),此隸變為“愧”字,說文是訓讀“愧”音,為媿之或體字。

【釋義】

(一)姓(媿,讀wěi)。復公子簋:“乍(作)我姑登(鄧)孟媿媵簋。”其“”為夫之方國名,“孟”是之排行,而“媿”為復國族姓。倗仲鼎:“倗中(仲)乍(作)畢媿鼎。”國語·周語中:“姓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昭公,王復之,又通於隗氏。”吳大澂古籀補:“媿,姓也。後世借為慚媿字,而媿字本義廢。”

(二)通“畏(愧,讀wèi)”。:“龏愧(畏)忌。”他銘作畏忌。:“余心畏(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