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攴” 是个部首字。读pū,是手持武器或工具在动作。《说文》:“攴, 小击也。 ” 甲骨文写作“、 、 、 、 ” , 均象手持棍、槌、干、斤(锛斧)的形状。此字后多用于偏旁部首。如 “攻”字,金文、小篆均用 “攴”作形符,用 “工”作声符,表示进攻、攻打义(参看“攻”释)。隶书(汉《孔彪碑》等)写作“” , 已是今文。
“敵” (敌)指敌对的仇人。 小篆、 《三体石经》写作 “、” ,是在 “攴” 字左边加一 “啻” (变形 “商” )字作声符。此字金文或直接用 “” (啻) , 或在 “啻” 旁加一 “人” (亻 )写作 “” , 以示“敵” 指某人。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