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艸” 、“屮” 在《说文》 中都是部首字。“屮” 是初生的小草。《说文》 : “屮, 草木初生也。 ” 甲骨文写作 “
” (读chè, 是刚长出地面的小草形)。“艸” (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说文》: “艸,百卉也。” 艸字后来只作部首,俗称 “草字头” 。而 “草” 字原本指一种叫作 “麻栎” 的乔木的子实。可以用来染黑色(黑古称皂色。皂与 “早” 同形) 。 “皂” 加 “艸” 成 “草” 。 草字的金文也写作 “
” 或 “
” 。 都是草叶的形状。秦石鼓文将 “早” 置于 “茻” (读mǎng,草丛,草莽)之中而写作 “
” , 由此成为形声字。 小篆省去下边的 “艸” 而写作 “
、
” 。 至此, “艸” 与 “草” 成为两个字。 而 “卉” 在《说文》中也称为“艸之总名” , 楚帛书、 小篆写作 “
、
” , 确象一丛草形。 古人造字以三为多,用三个 “屮” 表示很多草当是泛指草木,引申花卉。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62.34[05313615f1b0].jpg)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62.35[68834e22f2ce].jpg)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