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 是防御和捕捉野兽的陷坑。《说文》: “阱,陷也。从阜,从井, 井亦声。 穽, 阱或从穴。 汬, 古文阱从水。 ” 甲骨文或写作 “” , 象动物陷落坑中, 是会意字; 或写作 “” 。 与金文写作 “” , 由 “ ”(阜, 土山) 、 “” (土)和“井”组成, 会意包形声。 “说文古文”写作“” , 由 “井、水”会意。 小篆写作 “、 ” , 由 “阜、 井” 、“井、穴”会意。隶书(三国《曹真碑》 )等写作“、 ” 。
注:小篆中有一“” (𤌌)字, 读yǐng指深水池。 与 “说文古文”的 “ ” (汬)同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