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咸 |
字源 | 咸xián 减;減 ![]() ![]() ![]() ![]() ![]() ![]() ![]() ![]() ![]() ![]() ![]() ![]() ![]() ![]() “咸”最初指殷商时巫师的名字,初义是用诅咒杀人。甲骨文、金文均是“口”字旁边一柄大斧(即“戌”字),大斧与口字组合在一起正是诅咒、杀伐的意思。也可理解为“杀人灭口” ,并引申灭绝活口,斩杀殆尽。故《说文》称: “咸,皆也,悉也。”讲的就是灭绝义。小篆在统一文字时,将大斧形象文字化,但却为过渡到今文奠定了结构基础。隶书(汉《曹全碑》 )以特有的波磔笔画彻底脱离了古文字。 “减”是减少。《说文》: “减,损也。”在商和西周时字数少,不敷使用,曾用“咸”代“减” 。后来人们观察到最易表现减少的物质是水,所以春秋战国时在“咸”字旁加“水” (氵)成“减” 。至此,“减、咸”分流,各表其意。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