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215页《金文编》321页《甲金篆》305﹑306页《郭店》83页《说文》101页《睡甲》70页《马王堆》194页《银雀山》173页
形声字。从口,丂声。“可”字声符“丂”在先秦虽以居“口”形之右为常例,但也时有反向居“口”形之左者,殷商及春秋战国都有其例,古文字正反多无别,此所谓反“可”并非《说文》新附字所云“反可”的“叵”(pǒ)字。“可”字古今变化甚微,值得注意的,一是春秋战国时代常在顶端增短横为饰,二是声符“丂”的垂竖尾端从殷商晚期就渐向左内偏转,两周从之,只是小篆在左转后又向右弯转。秦汉隶书承先秦笔势,汉隶收笔尾端逐渐上挑,为楷书作竖钩所本。“可”本义是歌咏。《集韵·歌韵》:“歌,古作可。”金文及郭店战国楚简用加旁字“訶”表示这一本义。儿钟:“饮食訶舞。”典籍用“可”的繁化字“哥”及“哥”的加旁字“謌”或“歌”字(参见“訶”﹑“哥”﹑“歌”字条)。今见古文献中,“可”的较早意义是作助动词(有时是动词),表示可以﹑能够。《合集》18897:“贞:其可?”(贞问:可以吗?)西周师𠭰簋:“女(汝)敏可吏(使)。”(你敏捷可以任用)引申为肯定﹑许可﹑值得﹑对(错的反义)﹑适合。由适合义引申为恰好﹑约略。由对义引申为确实(副词义)。由恰好义虚化为转折连词,作用相当于“却”。以上所有意义都读kě。在“可汗”“可贺敦”(可汗妻)等古代北部几个少数民族的称呼用语中,旧读kè。又,“可”在古代有假借写“何”例,既可以写疑问代词“何”,又可以写动词“何(荷)”。(金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