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509页《金文编》873页《说文》278页《马王堆》535页《甲金篆》923页
象形字。即古“它(蛇)”字。甲骨文有繁简二体,繁体像头是三角形的一种毒蛇。西周曶鼎上的“虫”字还在头部画出了蛇的眼睛,如字形3。战国文字与甲骨文的简体很相似,已经线条化,如字形4。小篆的线条更加曲折,隶书则将小篆的线条拉成平直,其头部逐渐变成方形,身子和尾巴用竖﹑横﹑点三笔写成,形成“虫”字。“虫”的本义是毒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虺”,读huǐ。《说文》:“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参见“虺”字条)“虫”又同“蟲”,读chóng,本指昆虫,泛指动物。现为“蟲”的简化字(参见“蟲”字条)。(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