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𤰈
字源 𤰈

bèi並纽、职部;並纽、怪韵、蒲拜切。

並纽、职部;奉纽、屋韵、房六切。

《甲文编》154~155页《金文编》231页《楚系简帛》284页《说文》70页

会意字。甲骨文从矢放于箭匣,会存箭器具意。时有繁简两体,繁体作双箭放,简体作单箭放,是“箙”之初文。到西周时,或传承前代构意,或则发生讹变,箭尾,箭头﹑箭杆与箭匣结合讹变作“用”,全字作。此后这一讹变字形成为主流,为《说文》所采纳。战国时郭店﹑望山楚简的字形距离主流字形较远。《说文》据西周文字整理作从用苟省,是理据重构,所谓“用”与“苟省”就是甲骨文箙字的演化,楷书作𤰈。《说文》训箙为弩矢服,《诗·小雅·采芑》“簟茀鱼服”,郑玄笺训服为矢服,是箙﹑服一字。《易·系辞下》“服牛乘马”,《说文》引作𤛟𤛟𤰈声,是𤰈𤛟﹑服﹑箙得相通,其字皆源自甲骨文之象形初文箙。《说文》本义为“具”,即具备,齐备,后字作備,简化作备,读bèi。同“”,箭囊。卜辞中出现的“多箙”,盖即加工﹑储存﹑管理箭囊之官员。毛公鼎:“簟𢐈𤰈(箙)。”鱼箙即外裹鱼皮的箭囊。甲骨文亦用作贞人名﹑地名,参“”字条。借用为“服”,服从。郭店楚简《语丛三》:“勿(物)𤰈(服),不成󶴑(仁)。”以上读。又假借作“副”(疈,剖牲以祭。《金璋所藏甲骨卜辞》694:“㞢(侑)于母辛三牢,三牛。”《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郑玄注:“疈为罢,郑司农云:罢辜,披磔牲以祭,若今时磔狗祭以止风。玄谓疈,疈牲胸也,疈而磔之,谓磔禳及蜡祭。”又借用作“佩”。《望山楚简》1.130:“𤰈玉一环。”(张标)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3: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