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校补》110页《金文编》656页《说文》190页《汉印徵》卷9,7页《隶辨》675页《汗简》26页
形声字。从山,宓声。西周金文中的密字往往从二“必”(必为戈柲之本字),春秋以后则从一“必”。西周金文中下部所从之山,又与“火”字发生讹混,于是便成为。传抄古文中,或将声旁宓字的“宀”旁省去,于是便成为𡶇。楷书中,或将必的中点和撇连写,于是成为宻。本义为像堂室的山。《说文》:“密,山如堂者。”《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文献中的密字常常表示接近﹑稠密等义,一般认为是“比”字的假借。《书·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此接近义。《易·小畜》:“密云不雨。”此稠密义。金文中,密字又借为国名。𧽊簋:“密弔(叔)右𧽊即立(位)。”(孟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