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253页《隶辨》731页
形声字。从手,適声。《说文》:“擿,搔也。从手,適声。一曰投也。”意为搔,挠。《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张湛注:“擿,搔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擿,以象骨搔首,因以为饰……即后人玉导﹑玉搔头之类也。”指簪股,即搔头。《后汉书·舆服志》:“簪以瑇瑁为擿。”又意为投掷,用力投。此义后用“擲”表示,今简化作“掷”。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擿)今字作擲。凡古书用投擲字,皆作擿。许书无擲。”《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司马贞索隐:“擿与擲同,古字耳。”《后汉书·吕布传》:“(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引申泛指抛散。(荆亚玲 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