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子 |
字源 | 象形字。“子”字在商代文字中有三系写法:第一系像生有发的胎儿头颅及两胫,后或省简其发,或于头部标记其囟;该字至宗周形稍变,上肢为襁褓包裹,其后形体稍讹,至《说文》籀文则在字下加一符号,许慎解为“几”,谓“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在甲骨文中用作表示天干地支的“子”。第二系,上像幼儿头发﹑头颅及两臂,下像两并的两胫,后演进为《说文》古文。第三系与第二系的区别仅在于头发的有无,后演进为小篆及隶书。“子”的本义为婴儿,只显示年龄而不计性别,引申为动物的幼仔,又引申为动物的卵与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又引申为细小的物件。“子”,假借为地支字。用于纪月,指十一月;用以纪时,指二十三时至一时;在太岁纪年法中亦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与天干相配,可用以纪年,亦可用以纪日。“子”,有时假借为“字”,指抚养﹑养育。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