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kuò见纽、月部;见纽、末韵、古活切。

《古文典》907页《说文》123页《篆隶表》388页

形声字。从木,𠯑kuò声。“𠯑”,从口﹑氒声。氒,商代甲骨文作(《甲文编》488页),西周金文作(《金文编》818页),均像矢栝(箭末端用来钩住弓弦的部件)形,即“栝”之初文。“氒”在金文中多借用为代词或副词,遂又加“木”旁分化出字形1(从木,氒声)。春秋金文“氒”或增饰“口”形作“𠯑(《金文编》819页,蔡侯申钟),由“𠯑”加“木”旁则为字形2(从木,𠯑声)。字形2隶定作“桰”,隶变则为“栝”(所从之“舌”音kuò,与今之音shé者不同)。古书多用“栝”字。本义指矢栝。《说文》:“桰,一曰矢桰,築弦处。”《释名·释兵》:“矢也,其末曰栝。栝,会也,与弦会也。栝旁曰叉,形似叉也。”毕沅注:“栝之有叉,所以築弦也。”《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或借“括”字为之。《列子·仲尼》:“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又用为“檃栝”,见上“”字条。又为树木名,即桧。《广雅·释木》:“栝,柏也。”王念孙疏证:“栝,与桧同。《尔雅》云:‘桧,柏叶松身。’是栝即柏之别种,故以栝为柏也。”《玉篇·木部》:“栝,木名,柏叶松身。”(冀小军)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