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93页《说文》118页《篆隶表》374页《广韵·萧韵》《集韵·萧韵》
形声字。从木,攸声。本义是树的枝条。《说文》:“條,小枝也。”《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條枚。”毛传:“枝曰條,榦曰枚。”引申指条理。《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條而不紊。”孔安国传:“有條理而不乱也。”又指分条书写,分条列举。《广雅·释诂四》:“條,书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汉书·黄霸传》:“臣问上计长吏守丞以兴化條。”颜师古注:“凡言條者,一一而疏举之,若木條然也。”又用为量词。《汉书·刑法志》:“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在楷书阶段,“條”也写作“條”(变“攵”为“夂”)。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中,“條”省作“条”;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又作“条”(见《宋元以来俗字谱》29页)。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條”为标准字形;“條”又简化为“条”。(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