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羲 |
字源 | “羲”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二级字(第 6166)字形图解图片 羲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羊 义 兮 曦 “羲”的拼音和发音口型x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ī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羲”的字形演变“羲”的字源解说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叹息、低吟。羲,甲骨文(我,是“義”的省略,天道、公义)(即“兮”的变形,叹息、低吟),表示赞叹天道与公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我”写成“義”,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兮”写成。篆文将金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混合结构。造字本义:动词,祭祀祝告的巫师或首领为天道、公义而低吟歌唱。隶化后楷书将将篆文字形中的“义”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兮”写成。古籍中“羲”常以人名“伏羲”、“王羲之”的省称形式出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羲,气也。从兮,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羲,舒气。字形采用“兮”作边旁,采用“羲”作声旁。 “羲”的词汇分类羲娥 羲黄 羲农羲唐 羲文 羲轩 羲炎 羲和 羲皇 / 晨羲 鸿羲 伏羲 伏羲氏
羲,气也。——《说文 • 兮部》 羲,施也。——《广雅 • 释诂三》 注一:传说中的古帝王伏羲的省称。 伏羲氏之有天下也。——《书 • 序》 基隆于羲农,规广于黄唐。——《文选 • 班固 • 答宾戏》 岂必在乎羲、轩、周、孔将释老之教乎!——唐 • 张怀瓘《书断 • 草书》 羲文 羲轩 羲唐 羲皇 羲炎 羲黄 注二:传说中的太阳神羲和的省称,常用以指代太阳。 羲庭(羲阳。太阳的别称);羲娥(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泛指岁月;亦指日夜)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晋 • 郭璞《游仙诗》 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南朝 • 宋 • 谢惠连《秋怀》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唐 • 韩愈《石鼓歌》 圣言其视骑省之辨正,犹萤爝之拟羲舒也。——宋 • 岳珂《桯史》 注三: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省称。 可谓钟、张亡没,而羲、敬继之。——唐 • 孙过庭《书谱》 妙极于华者羲献,精穷于实者籀斯。——唐 • 张怀瓘《书断 • 李斯》
站长 回复 海风 2020-08-13 03:43:02来自PC端 感谢海风分享观点!篆文字形中的“禾”,是篆文对甲骨文字形中“我”的局部字形的误写。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