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遽 |
字源 | “遽”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二级字(第 6082)字形图解图片 遽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行 辵 虎 逐 “遽”的拼音和发音口型j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ù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遽”的同族字表人部 交通篇 行族(行族共计174字)上一字头:迩 下一字头:邋
“遽”的字形演变“遽”的字源解说“豦”是“遽”的本字。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虎头。豦,金文(虍,虎头,借代虎豹猛兽)(豕,野猪,借代野兽中较为温驯的动物),表示虎豹猛兽扑食野猪等动物。当“豦”的“急速猎杀”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彳”(行进)另造“遽”代替。篆文用“辵”(行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彳”,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虎豹猛兽急速猎杀扑食野猪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遽”代替“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遽,傳也。一曰窘也。从辵,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遽,驿车驿马。另一种说法认为,“遽”是窘急的意思。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豦”作声旁。 “遽”的字义引申“遽”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虎豹猛兽急速猎杀扑食野猪等动物。 本义只见于古文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楚辞 • 大招》 熊罢之挐玃,虎豹之凌遽。——汉 • 杨雄《羽猎赋》 所以关洛动南望之怀,獯夷遽北归之念。——南朝 • 齐 •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 ②形容词:迅急的,快速的。 义项只见于古文(遽然 遽然变色) 以待达穷者与遽令。——《周礼 • 大仆》 遽,疾也。——《玉篇 • 辵部》 遽,《苍颉篇》:“速也。”——唐 • 慧琳《一切经音义》 (头须)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国语 • 晋语四》 故丧事虽遽,不陵节。——《礼记 • 檀弓》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南史 • 王僧孺传》 ③副词:迅速地,立刻,马上,就。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遽契其舟。——《吕氏春秋 • 察今》 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 • 察今》 遽兴姜戎。——《左传 • 僖公三十二》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遽,卒也。——《玉篇 • 辵部》 阴气塞宇,阳亡其所,万物穷遽。——《太玄 • 穷》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吕氏春秋 • 察今》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 • 九章 • 惜诵》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左传 • 僖公三十三年》 (李)密每见(元)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旧唐书 • 魏征传》 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聊斋志异 • 促织》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