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訊,問也。从言,卂聲。
,古文訊从
。”
【釋形】
訊,甲骨文
,从口,从人(弓形),从幺(糸)會意。其从幺,金文或从幺或从糸,可知其幺卽糸,意為繩索;口,表示訊問,審訊;人,甲文之胳膊反朝背之省,而金文象胳膊反向背,被繩索綁俘之形,如多友鼎、兮甲盤等字。金文形大致與甲文同,虢季子白盤字,雖中部之“人”形胳膊未呈反向背,可以“糸”表示之。會意為戰爭中擒獲的敵人被捆綁起來而審訊之。
【釋義】
(一)審問,刑問。
盨:“氒(厥)非正命,
敢疾
(訊)人,
(則)唯輔天降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使子皮承宜僚以劍而~之,宜僚盡以告。”
(二)詢問。五祀衛鼎:“正
訊厲曰:‘女(汝)貯田不(否)?’”詩經·小雅·正月:“召彼故老,~之占夢。”
(三)周代對俘虜的稱謂。多友鼎:“凡以公車折首二百又□又五人,
(
)
(訊)廿又三人,孚(俘)戎車百乘一十又七乘。”詩經·小雅·出車:“
~獲醜。”朱熹集傳:“訊,其魁首當訊問者也。”
(四)徵詢,徵求意見。六年召伯虎簋:“余告慶!余以邑
(訊)有
(司)。”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