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兔,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
頭同。凡兔之屬皆从兔。”
【釋形】
兔,甲骨文
、
,金文亦與甲文同,象兔形,長耳而短尾。金文克罍腹、蓋銘字,有釋為“馬”字,從字形看,不當為“馬”,確應為“兔”字,不僅上部頭形姿態與“馬”不同,而下部肢體更與“馬”迥異,“馬”之尾部多顯體長且又有尾飾特徵,此亦非“臥馬”,臥馬亦有以其鬃為飾。釋為“兔”字其特徵蹲踞,前腿騰空,後腿踞地,尾巴短而向外(向後)顯翹而著地,該為兔字。該銘中有“馭”字,左部从“馬”,其形與“兔”字明顯不同。亦有釋“豸”,或“貍”,釋“貍”形亦相近,或許是。
【釋義】
(一)獸名。卜辭:“……其……畢……壬申允獸(狩)畢,隻(獲)兕六、豕十
(之)六、兔百
(之)九十
(之)九。”(合集10407正)圅皇父鼎:“圅(函)皇父乍(作)琱女鼎(周妘)
(尊)兔鼎。”石鼓文:“雉兔其
又
其。”北史·齊高祖本紀:“見一赤∽,每搏輒逸,遂至迥澤。”
(二)族名。克罍蓋:“令克侯
(于)匽,
羌兔.JPG)
馭
克
、匽入土眔氒(厥)
(司)”。李學勤先生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銘銅器座談紀要“羌兔.JPG)
馭
”,意思是羌人名兔罝(詞見詩經·周南)與御者名微。方述鑫先生太保罍、盉銘文考釋云:“事羌、兔、
、
、馭、微”:……“羌、兔、
、
、馭、微”,是周武王分給太保召公奭的六個族的名稱。“兔”,字形和武丁賓組卜辭中兔方之兔相近。殷卜辭中兔為伐羌的主要方國,地望當與羌方鄰近。張亞初先生釋為“兔”字是“貍”字,云:“事羌、貍
于馭、微”之羌、貍、馭、微,都是邊疆上的四個地名,這四個地名,有些是可以與商周古文材料中的地名對應起來的。但他們的具體方位則尚不清楚。又於太保罍、盉銘文再探討:銘文之貍卽貍。貍是貍的俗體字……首先,殷墟卜辭中有表示天气的用字陰霾之霾。郭沫若謂“雨下从一獸形如貓”。貍字正是貍貓象形,大大的眼睛,長長的上翹的尾巴,甲骨文的貍字偏旁,與太保二噐中的動物形字,是十分相似的。其次……貍字由象形字演變為从里聲的形聲字。這個字金文編入之于附錄。丁佛言、高田忠周曾釋為貍。容庚未加采納。李孝定曰“二家釋貍,可從”。案此釋之是“貍”,可參。以上三說,轉引自周寶宏近出西周金文集釋。
【字例】
.JPG)
克罍蓋
.JPG)
克 罍
.JPG)
克盉蓋
.JPG)
圅皇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