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gōng功)古紅切

說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為公。’”

【釋形】

公,甲骨文,从八,从會意。八,表示均分;,為盛物之器,其器中之物作平均分之,以表公正之義。金文亦與甲文同。到戰國時期,原始社會的平均分配原則不復存在,且“厶(私)”字業已產生,與“公”的觀念對立。韓非子五蠹中對厶、公作了解釋:“古者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厶(私)、背厶謂之公。”(自環,如何像“自環”?係後人所改。王先慎曰:“本書本多古字,今盡改之,不一存焉,惜哉!”)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小篆便从八,厶會意,卽“背厶為公”。由公下作易作(不从“八”,卽不作分出,當為“厶”),徐鍇:“厶音私。不公也。”故“公”,有公平、公正義,荀子·不茍:“~生明,偏生暗。”鑒此,在族早期世系中,公劉第一個稱公,公劉之稱公,應是族人對國君的尊稱。

【釋義】

(一)公有,與“私”相對。六年琱生簋:“公氒稟(廩)貝,用獄(擾)為白,又(有)祇又(有)成,亦我考幽白(伯)幽姜令(命)。”李學勤先生云:“召伯虎說:‘公厥廩貝,用獄擾為白’,是將有關米粟、貨幣沒為公有,清理種種爭執案件。結果‘有祇有成’,‘祇’,·何人斯:‘安也’。”

(二)公室。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余老止,公僕庸土田多,弋(式)白(伯)氏從(縱)許,公宕其參(叁),女(汝)則宕其貳;公宕其貳,女(汝)則宕其一’。”銘中前一之“公”,多釋為上讀,卽“止公”,李學勤先生云:“‘公’指召氏公室,是由宗子掌理的。”

(三)指周公何簋:“隹(唯)八月公(夷)殷年,公益(賜)(何)貝十朋。”張光裕云:參對文獻記載,本銘“公殷年”之“”,更可推斷非“周公”莫屬。“‘三監之亂’乃周公攝政時發生之大事,周公當時是否稱王,史家聚訟多年,今得見‘公殷年’之紀年方式,足證時人仍尊稱周公為‘公’。柞伯簋銘云‘在乃圣祖周公又共于周邦’,柞柏周公後人,亦衹言‘圣祖周公’,不以王號追稱,李學勤先生亦嘗就柞伯之用辭,認為柞柏‘講到周公,完全是大臣的身份,沒有曾經稱王的跡象,史墻盤佐盤敘述周朝世系,也不及周公,可見周公稱王實出後世的想象’。今由何簋之發現,當可進一步支持這種看法。”(何簋銘文與西周史事新證文物2009年2期)案:周武王死,成王年幼繼位,由周公旦攝政。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三監之亂);二年克;三年踐,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

(四)尊稱。:“高且(祖)辛公、文且(祖)乙公、皇考丁公。”元年師兌簋:“用乍(作)朕皇考釐公。”作冊令簋:“丁公文報,用(稽)後人亯(享),隹(唯)丁公報,令用[青、深](揚)于皇王,令敢(揚)皇王(休),用乍(作)丁公寶。”作冊令方彝:“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隹(唯)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早)至于成周。”西周史說:西周金文中大臣稱“公”的有兩種:一種是活著的時候稱“公”,一種是死後子孫稱其謚號為“公”,這種禮制沿用到了春秋時代。令方彝銘文開頭說成王明保的任命,“保”當是官職,卽是太保,下文稱明保為“明公”,“公”是尊稱,因為此器是出于他的臣屬製作,尊稱為“公”是符合禮制的。

(五)爵稱。旅鼎:“隹(唯)公太保來伐反尸(夷)年,才(在)十又一月庚申,公才(在)盩(師),公易(賜)旅貝十朋。”此云:“公太保”,卽是召公,是爵和官名的連稱。作冊大方鼎:“公朿鑄武王、成王異鼎。”班簋:“甲戌王令毛白(伯)更(賡)虢城公服,王立(位),乍(作)四方亟(極),……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徒)馭(御)、人伐東或(國)戎,咸。”銘中前稱“王令毛伯”,後稱“王令毛公”,楊寬云:“這個‘毛公’的毛班,見于穆天子傳。”春秋記載列國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何休解釋:“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心,尊其君父使得稱公,故春秋以臣子書葬者皆稱公。”銘文之毛班,由先的“伯”稱,後稱“公”者,是其由“伯”晉升為“公”之爵稱。不過亦有的認為毛伯毛公非一人,毛公的父親。

(六)公,公公,丈夫的父親。姬簋:“用亯(享)孝于其姑公,子子孫孫其萬年永寶用。”此句意為:(伯媿陪嫁的簋器)用以敬獻,孝順公婆,子子孫孫將永遠保藏使用。漢書·賈誼傳:“抱哺其子,與~並居。”

(七)官所、公館。公廚右官鼎:“公朱右。”公芻權:“公芻石。”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牛,以待國子政令。”鄭玄:“公,猶官也。”

(八)人名。白公父盂:“白公父乍(作)旅盂。”公簋:“公乍(作)寶彝。”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7:22:05